夷陵区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当前位置:首页 > 示范推广
夷陵区2020年度茶园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应用
钟直锋 发布    浏览1077次   2020-11-27发布

夷陵区2020年度茶园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应用



一、夷陵区茶园机械化生产现状

夷陵区生态环境优越、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茶叶优势产业区域和湖北省特色农产品茶叶优势区域,被国家农业部纳入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是全国茶叶行业示范区。全区现有茶叶总面积达到22万亩,覆盖8个乡镇(茶叶专业化乡镇4个)、145个村(茶叶专业村42个),涉茶农户3.5万户、10万人,年茶叶总产量可达到2.5万吨,茶叶产值达10亿元以上。茶产业是我区西北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亦为我区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就夷陵区而言,当前在茶叶主要生产加工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从机械化水平来看,夏秋茶采摘也是以机械化为主,茶叶加工从做青、杀青、揉捻、色选以及成品包装全程实现机械化,而茶园中耕施肥、除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环节靠人工完成居多。究其原因,主要一是我区产茶区地处丘陵山区,茶园坡度普遍较大,二是茶园大部分为上世纪末建设的老茶园,茶园行间距较小,原有中耕、施肥机械不太适应当地使用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茶园管理机械化的需求,特别是有些生长在山坡上的茶树,中耕施肥、修剪、打药主要靠人工,劳动强度很大。因此未来对于茶园管理机械化推广是主要的发展重点。有效的机械化手段能够大幅提升茶叶的品质与生产效率,同时在当前劳动力资源相对紧缺的条件下,还能有效降低人力成本的投入,因而推广应用茶园全程管理机械化手段对于茶叶生产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组建茶园全程机械化管理技术推广团队。邀请全区农业机械、茶叶技术专家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人组建示范推广团队,为全区茶园全程机械化管理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茶园机械化管理技术纳入《夷陵区2020年农业主推技术指南》18项主推技术之一,科学制定《夷陵区2020年度茶园全程机械化管理技术示范实施方案》。

2.建立茶园全程机械化管理核心示范区2000亩。在茶叶主产乡镇太平溪、邓村分别以湖北好周到农机专业合作社、原邓村茶场基地为依托,建立茶园全程机械化管理技术核心示范点2个,示范总规模2000亩(邓村乡邓村坪村1000亩;太平溪镇长岭村1000亩),示范推广茶园全程机械化管理技术:机械化中耕施肥、机械化修剪、机械化采摘以及病虫害机械化防治技术,并联合兄弟单位在核心示范区新建水肥一体化1500亩,全区推广茶园全程机械化管理10万亩以上,每亩节本增效达500元以上。

3.开展茶园全程机械化管理技术示范培训。根据茶园生产规律,时宜地开展茶园机械中耕施肥技术、机械化修剪技术、机械化采摘技术及机械防治病虫害技术示范会。分别在邓村乡、太平溪镇开展茶园培训2场次,培训茶农200人次,免费发放技术资料500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4.开展茶园机械操作及安全生产培训。对茶农进行培训,重点是旋耕机、茶叶修剪机、采茶机的性能介绍、适用型号选择方法、安全操作要点、保养维护、简易故障排除、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茶园绿色防控等方面知识。培训茶园机械化管理能手50人,有效杜绝了茶叶机械伤人事故。

5.示范机具的引进与推广。实施以奖代补项目30万元,通过本项目引进并推广各类机械102台套,其中中耕施肥机械(微耕机)45台套,植保器械5台,机电动采茶机20台,修剪机30台,枝杆粉碎机2台。在邓村新建一条300米的轨道运输线,也是茶园主产区的第一条轨道运输线,必带动全区茶园机械化运输水平的提升。通过示范带动及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推动,示范带全区新增电动采茶机3500余台,

6.宣传茶叶绿色生产模式集成技术。结合茶园全程机械化管理,宣传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生态优化等技术。全面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运用极大的降低了茶农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使茶农有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到茶园的生产之,进而有效提升茶叶本质,做到优质优价。

三、主要研究和创新

1.茶园管理机械的筛选、确定及推广。经过引进、试验、示范及科学评估,对茶园轨道运输机、田园管理机、微耕松土机、茶园碎枝机、茶园便携式电动修剪、植保器械等进行了大规模的筛选及试验,并根据性价比确定了几款机具适宜大规模推广并满足茶农的需求。

2.首次将轨道运输机成功推广在茶园。自走式轨道运输机由于不受电力条件的限制,爬坡性能达到了45度以上,能够轻松解决茶园山坡农资、鲜叶运输问题,在邓村建设示范一条300米的轨道运输线,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装方便,大大降低了安装与使用成本,深受茶农喜爱。

3.推动了茶园清洁化管理。大力推广示范单人便携式电动采茶机,电动采茶机携带轻便,操作便捷安全,充满一次电可以使用8h,茶农需求量较大。同时,采用清洁能源电能替代原来柴油、汽油等化石燃料为动力,减少茶园田间管理环节污染,利于提升茶叶品质,创建绿色食品牌品。

4.茶园农机与农艺技术得到进一步的融合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推广团队积极与区农技中心、区耕肥站进行协调与沟通,整合农业局内项目资源,同时发挥各自的技术特长,在核心示范区内实施“品种调整、土壤改良、肥水一体、秸秆还田、绿色防控、机械修剪、机械中耕、机械植保和机械运输”等技术,做到农机与农艺各项技术的深度融合。

5.树立了茶园的“宜机化”改造理念。通过项目的示范与带动,茶农充分认识到机械助推茶园增收的重要性,为了让更多的机械能够进入茶园,部分茶园借助低产茶园改造、新建茶园之机,高标准谋划,扩宽种植行距、修建机耕道等,便于日后的机械化管理。

6.效益显著。从管理角度看,与传统的人工方式相比,机械化手段能够进一步提升茶树的抗病害能力,保证足够的水量,同时节省肥料的使用量。在灌溉方面也能提升肥水的利用率。此外采用机械修剪,可使茶树冠面平整,充分利用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促进茶树芽头萌发和生长,使牙尖更为整齐,出芽率更高,从而提高茶叶产量。从效率方面来讲,以往人工修剪1天能完成的工作量大约为1.5亩左右,人工成本大概在130元/亩,而机械修剪每天能完成7~8亩。人工修剪不仅效率低,而且成本高,机械化修剪效率是人工修剪的5倍以上,成本仅为人工修剪的30%。在采收部分,以夏秋茶为例,人工单日采摘鲜叶量为10-20kg,机械化能够完成200kg左右的鲜叶采摘,效率是人工的20倍左右。不仅如此,机械化手段在提升茶叶品质方面也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优越性。

四、存在问题

1.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目前,茶园生产机械化程度低,严重依赖人工作业,丘陵山区茶园机械化种植技术模式还不成熟。

2.农田基础条件制约。茶园种植区域在丘陵区、山区和半山区,受基础条件制约,就地取材构筑梯级种植,梯台面没有预留机耕道和耕作路线。

3.传统种植习惯限制。传统种植规格与密度如采用单条成行式,行距为150cm、穴距为30~35cm,种植规格不利于机械作业。

4.茶园分散不利于机械化发展。茶农的茶园并非集中连片,更多的情况是一块茶园属于多位茶农,每位茶农拥有2-3梯,不利于机械化的发展,更不利于茶园轨道运输线的推广。有效的解决方案只有通过大型合作社实施茶园流转。

五、下一步工作方向

1.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推行适宜的农艺管理措施,改革传统种植制度,使茶园生产适宜机械化作业。新发展的茶园采用规范化的种植规格,选择优良的茶树品种,通过定型修剪形成统一的树高和蓬面,以适应机械化作业。

2.改善农田基础条件。提高茶园的标准化建设水平,通过长远规划,逐步实施的方式对丘陵山区的茶园进行土地宜机化整治,逐步改善茶园的基础设施现状,为茶园的机械化作业创造有利条件。

3.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鼓励成立专业的茶园机械管理作业团队或 茶叶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丘陵山区的茶农提供专业的服务。积极宣传鼓励家庭型茶农多家购买不同机型,联合使用,共同管理,切实解决丘陵山区茶园机械购机成本高、利用率低的问题。

4.加强绿色机具推广。针对丘陵山区茶园的特殊作业条件,积极选择推广适宜的作业机械,切实解决茶园种植各环节机械缺乏的问题,提高机械的舒适性,降低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机械的制造水平,降低故障率,尤其是绿色无污染的新能源茶园机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