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
湖北夷陵中蜂产业发展建议
朱银城 发布    浏览507次   2024-01-19发布

夷陵区蜂业发展建议

 


 

摘要:文章总结了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蜜蜂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十三五”时期蜂产业在产业扶贫中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养蜂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为今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特色畜牧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夷陵区;蜂业;中蜂保护区;发展建议

 

湖北是全国养蜂大省,养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养蜂规模、蜂产品加工与出口创汇等一直稳居全国前列,是全国蜂产品的主要生产区之一[]。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秦巴山脉和武陵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气候适宜,蜜源植物种类繁多。夷陵蜂产业位居湖北省蜂产业三大经济板块之一,属以神农架中华蜜蜂保护区为中心辐射至十堰、宜昌、恩施、随州、荆门和大别山山系形成的中蜂经济板块[]。夷陵养蜂不仅资源禀赋优越,且文化底蕴丰厚,据史料记载,夷陵区养土蜂至少可追溯到距今1500年的隋唐时期[]。因发展蜂产业劳动强度不大,投资小、见效快,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十分适宜蜜源植物资源丰富的山区农民发展蜜蜂养殖项目。近年来,蜜蜂养殖项目在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夷陵区蜂业发展概况

1.1蜜源植物分布

夷陵森林覆盖率为74.93%,蜜源植物丰富。据初步统计,全区拥有各类蜜源植物面积约28.33hm2以上,按照3亩油菜/箱,5亩桔园/箱,6亩果园(不含桔)/箱,8亩茶园/箱,30亩林地(有野花的)/箱的标准计算,理论承载蜜蜂约20万箱,目前全区存笼约占1/10左右,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其中天然蜜源植物主要有板栗、枇杷、刺槐、乌桕、洋槐、荆条、栾树等,主要分布在樟村坪、下堡坪、雾渡河、三斗坪、乐天溪等西北山区及三峡坝区乡镇。中药材蜜源植物有五倍子、贝母、黄连等,主要分布在半高山以上乡镇。经济作物蜜源植物有柑橘、茶叶、玉米、油菜等农作物蜜源植物及樱桃、李子等小水果蜜源植物,主要分布在鸦鹊岭、龙泉、小溪塔、黄花、分乡等城郊乡镇。

1.2蜂蜜产量

全区现有蜜蜂养殖户约4200户,饲养规模达21764箱,其中中蜂饲养户达到4118户,饲养规模达到18884群,遍布全区各乡镇,意蜂养殖主要集中在鸦鹊岭、龙泉、小溪塔等乡镇。根据统计年报2013-2019年历年蜂蜜产量数据(见表一),2019年前全区年产蜂蜜约100吨左右。在精准扶贫中蜂产业项目政策驱动下,2019年蜂蜜产量较之前翻番,达到199.69吨。对比全区及分乡、黄花、雾渡河、樟村坪及下堡坪等西北山区乡镇历年蜂蜜产量变化趋势(见图一、图二),不难发现全区蜂蜜年产量2016年前较平稳,以中蜂养殖为主的西北山区乡镇蜂蜜年产量从2013年的30吨下降至2016年的8吨,降幅达73.3%2016年蜂蜜产量降到波谷,这主要与当年湖北地区多轮暴雨袭击等灾害天气有关。其中2016年后,蜂蜜产量逐年上升,与近年来精准扶贫产业政策驱动息息相关。

1.3政策扶持

夷陵区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攻坚战号召,于2018-2020年连续年,区政府每年整合30-100万元中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新发展中蜂养殖,极大提高了贫困户养蜂的积极性。培育了高场、唐家坝、九山坪、张家口等4个中蜂养殖示范基地,人工种植了大量蜜源植物,重点培育了13个村级中蜂养殖合作社,有力地推动了全区蜂产业的健康发展。

表一 夷陵区历年蜂蜜产量(吨)

乡镇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开发区

0

0

0

0

0

2.495

4.608

小溪塔

4

24

16.5

2

12.4

2.645

60.493

樟村坪

6

0

0.961

1

1.387

1.602

13

雾渡河

9

3

0

0

0

2.109

7.58

分乡镇

7

18

2.8

2

16

16.065

16

太平溪镇

7

8

7.61

7

3.034

2.205

2.571

三斗坪

3

6

9.43

9

9.48

13.254

13.2

乐天溪镇

3

3

2.001

0

3.693

2.391

11.678

龙泉镇

31

6

11.423

9

31.2

34.022

30

鸦鹊岭镇

0

0

15

37

12

13.761

13.685

黄花镇

2

3

4

2

2.544

1.842

18.5

下堡坪乡

6

4

3.25

3

3.3

4.095

4.144

邓村乡

4

4

3.5

4

4.53

3.514

4.23

合计

82

79

76.475

76

99.568

100

199.689

备注:数据摘自历年《夷陵统计年鉴》。

 

1.4产业成效

2018921日在分乡镇高场村成功举办了夷陵区“首届蜂蜜节暨中蜂产业发展交流会”,中科院武汉科学家报告团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张新军教授,市区相关领导、各乡镇分管领导及中蜂养殖户、媒体代表等共170余人参与了交流会,为夷陵中蜂产业文化发展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提升了夷陵区蜂产品美誉度。

2019年,夷陵依托精准扶贫项目,全区蜂蜜产值达0.24亿元,贫困户养蜂户均增收800元以上,创下了历史新高。全区现建成种蜂场1家,中蜂繁育场4家,中蜂养殖村(合作社)13个,已培育出“蜂氏家族”、“唐蜜”、“九山味道”、“殷家坪蜂蜜”等蜂蜜品牌,建成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1个。其中“唐蜜”土蜂蜜于2018年通过无公害认证,“殷家坪蜂蜜”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已通过初审。宜昌金花蜂业有限公司夷陵贡蜜“蜂氏家族”蜂蜜品牌于20191123日代表宜昌市在第十六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参展,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2.存在的问题

2.1种繁推体系不健全

夷陵区中华蜜蜂具有典型鄂西地区气候适应性,新发展中蜂养殖高度依赖引进,本地区现有中蜂繁育体系远不能满足当前蜂产业发展需求。

2.2引种不规范

近年来,随着中蜂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各地新发展中蜂养殖引进蜂种时忽视了中华蜜蜂种系间气候适应性差异,导致大量养殖户引种成活率不高,蒙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2.3养蜂监管缺失

当前,流动养蜂人意蜂转场还不够规范,意蜂常会与本地中蜂抢夺蜜源、残杀中蜂的现象时有发生,中蜂优良品种资源保护不够,导致中蜂养殖户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蜂蜜作为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蜂产品检验检疫监管不到位,致使蜂蜜掺假严重。据2014年中国蜂产品协会对网售蜂蜜抽检发现,结果显示,在淘宝、天猫等商城销量较好的20款蜂蜜中有13款产品掺假,主要是掺杂了大米糖浆、甜菜糖浆等非蜂蜜物质[]。现有法律规章制度不能较好地适应新时期养蜂行业监管要求。

2.4生产效益不稳定

全区养蜂条件差,能运用育王分蜂、冬季补饲、春季奖饲、养强群、夺高产等技术的蜂农很少,严重阻碍了中蜂产业的健康发展。蜂农依然以零售为主,蜂蜜产量不稳定,优质也未必优价,养蜂行业组织化程度低,规模生产效率低,蜂农生产效益极不稳定

2.5加工能力薄弱,缺乏影响力品牌

蜂产品品种单一,仅有蜂蜜这一品类,缺乏深加工系列产品。全区现培育蜂蜜品牌繁多,但品牌杂,缺乏赋有独特品质、风味或者文化内涵的地方影响力品牌。

2.6“牧旅融合”不够

20199月夷陵区全国71个县市区荣获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湖北省仅3个。夷陵旅游条件优越,但是深入挖掘传统养蜂农耕文化不够,缺乏以蜜源植物观赏、野外采蜜及蜂农养殖科普教育等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新景象,多产业融合还不深。

3.发展建议

3.1强化技术支撑,完善种繁推体系

夷陵区中华蜜蜂属华中品系,具有耐寒、抗病力强、繁育快等特性,擅长才零星花蜜。为了提高全区蜜蜂养殖管理水平,要积极引进养蜂技术人才,加强与湖北省畜禽育种中心及华中农业大学等建立持久的技术协作关系,定期与湖北省养蜂协会开展技术交流,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加强良种选育与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推广适用的养蜂技术与减抗防病技术。在我区西北山区建立中华蜜蜂种蜂场和保护场,完善全区中蜂良繁体系建设,实现蜂业养殖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确保资源合理利用,促进蜂产品产量双提升。

3.2制定发展规划,划定中蜂保护区

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加强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的协调,积极与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全面开展蜜源植物资源普查,加大四季蜜源植物培植,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制定《夷陵区中蜂产业长期发展规划》。并结合我省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划定中蜂保护区,明确明确流动养蜂人转场许可区域边界,保护种质资源。同时,依托樟村坪镇及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乡镇,打造以蜜蜂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促进全区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

3.3加强政策引导,补齐蜂业发展短板

中蜂产业是推进我区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能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农药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农产品品质[]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畜牧、财政、发改、乡村振兴等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相关项目,整合石墨化综合治理、乡村振兴及畜牧产业等项目资金,每年设立不低于300万元的中蜂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中蜂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建立中蜂保种场、繁育场、蜜源基地及蜂产品加工车间等,重点扶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树立良好地方品牌良形象,逐步补齐蜂产业发展短板。

3.4加强执法监管,强化蜂业行业自律

关于蜂业管理的标准及法规性文件有2012年农业部《养蜂管理办法)试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7)、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98号)《食品召回管理规定》GB18796-2005 蜂蜜》标准《湖北省蜂业管理办法》2003),这些系列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蜂业市场行为,避免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随着国家农业及市场监管部门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蜂业执法监管职能随之转变,相应的管理办法对违法违规行为缺乏明确的处罚依据,建议进一步完善蜂业市场执法监管等相关管理办法的修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筹建中蜂养殖协会,强化蜂蜜品质管控,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滥用抗生素和其他禁止性农兽药及添加剂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蜂产品质量安全失信“黑名单”制度,强化行业自律,促进蜂业高质量发展。

3.5培育公共品牌,打造夷陵特色名片

强化蜂蜜产品开发,通过精加工提升附加值,着力打造地方公共品牌,要深入挖掘夷陵养蜂历史文化赋予品牌内涵,提升蜂产业的发展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抵抗各类风险能力。要推动“殷家坪蜂蜜”产地产品“双认证”。通过中蜂养殖协会在饲养管理、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上统一管理,走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鼓励通过旅游促销、电商促销等方式多渠道推销高品质蜂产品。同时,力争早日注册夷陵中蜂蜂蜜地方公共品牌,将夷陵中蜂蜂蜜打造成夷陵区的特色名片。

3.6创新利益联结,推进“蜂旅”融合发展

着力培育市场主体,重点培育中蜂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统一组织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统一蜂蜜产品标准,统一品牌,实施分级销售,推动优质优价形成,从而实现蜂产业利润最大化[]鼓励蜂蜜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蜂农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夷陵景区及周边区域积极发展蜂产业,深入挖掘蜂文化与乡村旅游、林区文化、农耕文化等有机结合,依托小水果、中药材等蜜源基地建设中蜂养殖生态农场,建设融入本土文化的中蜂体验馆,在观光旅游线路出入境边界打造夷陵区特色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加速打造“蜂旅”融合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