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
夷陵区农业农村局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种养结合发展调研报告
温传柱 发布    浏览486次   2022-03-21发布

近年来,夷陵区农业农村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夷陵殷殷嘱托,深入践行“共抓把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及《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以农牧结合、种养平衡为核心,统筹协调好全区畜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容量的关系,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一、“十三五”时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情况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1、坚持产业为基,做到三个优化

一是优化区域布局。根据环境容量、农牧结合、产销顺畅、循环发展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夷陵区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夷陵区畜禽养殖“三区”与区域布局方案》,科学划定了畜禽养殖“三区”,严格落实了禁养区禁养、限养区控量、适养区适度发展的养殖措施,对全区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进行了合理规划,鼓励东部平原地区猪禽控量提质,西部山区地方重点发展生态养殖,丘陵地区加大草山草坡开发力度,规划了“一园”(畜产品加工园)、“二区”(生猪示范区、生态养殖区)、“三带”(家禽养殖带、草食业养殖带、奶牛养殖带),形成了区域化、集聚化、小区化等多规融合的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体系。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针对全区猪禽等耗粮性畜种比重较大,牛、养等草食畜种比重较小的状况我区高标定位,靶向施策,深入推进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项目及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建设,通过开展草场改良、人工种草、划区轮牧、水保工程,以及增设养殖基础设施、加工设施设备、草场围栏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建成夷陵牛保种场4家,白山羊保种场3家,牛羊良种繁育场2个,粮经饲示范基地10个,草地畜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是优化养殖方式。大力实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创建工程。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后建成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194家、省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8个,绿色生态养殖示范基地5个以生猪生态养殖示范乡镇为契机,深入推广“养殖示范村+专业合作社+生态养殖户+贫困户”的养殖模式,建成分乡、下堡坪2个生猪生态养殖示范乡镇,界岭、中洲山、天坑、金竹、马宗岭、蛟龙寺6个生猪生态养殖示范村,年可出栏生态猪3万头以上。

2、坚持项目为重,紧盯三个标准

一是高标准设计。2018年4月9日,省发改委、省农业厅正式下达了夷陵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投资计划文件,明确项目总投资1287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700万元,政府配套2500万元。经过前期的调查摸底、宣传培训及多次讨论研究,夷陵区印发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方案》和《2018年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申报指南》,对养殖场污染综合防治设施提档升级项目、畜禽粪便分散收集系统建设、畜禽废弃物资源化肥料利用处理中心等予以补助,支持全区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及畜禽养殖规划的小型及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户)、有机肥企业及其他市场主体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二是高标准建设。根据养殖畜种和养殖方式的不同,因地制宜推广经济适用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科学制定了《夷陵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场一策”技术规范》。对小型养殖场配套建设中小型沼气池、化粪池及沉淀池收集尿液发酵设施;在散养密集区和集中养殖区,以村、合作社为单位,推广分散收集模式;在果、茶、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基地,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在“三峡桔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20%以上,支持粪肥加工模式,同时在全市率先开展花园式示范牧场创建活动。目前,全区已完成养殖场(户)基础设施改造45个,建成生物发酵床9037858.5㎡,建成粪污发酵处理池573个,新建沼气池90个,新建花园式牧场24个,新安装除臭设备125套,建成粪污转运还田利用小循环模式22个、“农牧结合”中循环模式11,水肥一体化大循环模式5个,畜禽废弃物分散收集处理中心6个,畜禽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1个,有机肥深加工基地2个,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

 三是高标准投入。要素保障是项目发展的前置条件,我区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部署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政府分别在政策配套、土地使用、奖励补助等方面予以配合,出台了《夷陵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夷陵区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区)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整合相关配套资金3709万元。同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畅通社会资本进入的渠道,吸引企业主体投资约2亿元,推动畜牧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了深入总结治理模式,分片区、分类型建设了22个项目示范点,每处给予5万元奖补,充分发挥以点带面、以面促线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项目户做好项目建设,为全区养殖户提供样板。

3、坚持落实为要,推动三个提升

一是提升粪污利用效率。在农田污染治理方面,大力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减少肥料流失,提升科学施肥水平,鼓励和引导增施有机肥、生物肥、专用肥,不断改善土壤环境。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68万亩(播种面积),推广配方肥应用面积151万亩,安排新肥料新技术试验30个,建立示范区5个、核心示范面积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肥料利用率达39.5%。推广生物发酵床、种养结合、生态牧场等三种治理模式,畜禽养殖污染得到严格控制,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2016年底开展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以来,完成了194个畜禽规模养殖场“一场一策”粪污治理和市级下达的72家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任务清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二是提升技术服务水平为全面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我区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标语及新媒体等方式,大力宣传《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畜牧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等法律法规知识先后印发《致畜禽养殖户的一封信》、《夷陵区畜禽养殖综合防治技术指南》、《绿色畜牧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汇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手册》、《夷陵区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标准手册》、《生物发酵床使用技术操作规范》等宣传资料15万余份。组织技术指导专班赴现场创新推广“源头减量、沼气工程、分散收集、粪肥加工、种养结合”五大治理模式,平均每年开展畜牧技术培训200余场,培训2万余人次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三是提升常态监管力度。不断健全区、乡、村三级监管体系,严格按照“五到户”(登记备案到户、技术指导到户、巡查检查到户、告知劝诫到户、现场处理到户)的监管流程,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环评制度,小型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的,按要求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系统(湖北省)》进行登记备案,大型规模养殖场新建粪污处理设施的按要求取得环评批复。采取每周2次重点巡查和不定期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监督指导,严厉打击农业面源污染违法行为确保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全区累计已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巡查记录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指导服务明白单》共计8000余份,向环保部门移交线索清单14件,省环保督察涉及的12个信访件及中央环保督查涉及的4个信访件全部整改完成。

(二)典型经验

1、农户“自循环”模式

以小型规模养殖户为主体,实施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净污分离,推广建设生物发酵床、粪污发酵处理池、小型沼气工程等粪污处理设施,粪污经充分处理后,在养殖户配套的农田还田使用,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截止目前,已建成同位发酵床8个(17400㎡),异位生物发酵床82个(20458.5㎡),粪污发酵处理池573个(54234.76m³),新建沼气池90个(10165m³)。

2、片区“中循环”模式

在散养密集区和集中养殖区,以村、合作社或大型规模养殖场为主体,建设粪污分散收集处理设施,配套粪污转运车,网络周边小型养殖场,定期收集粪污,集中进行处理。通过与种植基地对接或与周边种植户签订粪污利用合同,将处理好的粪肥进行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已建成粪污转运还田利用小循环模式22个,农牧结合模式11个,水肥一体化模式5个,畜禽废弃物分散收集处理中心6个。

3、全区“大循环”模式

以有机肥企业或大型规模养殖场为主体,以夷陵区内畜禽养殖场或分散收集中心的畜禽粪污为原料,加工处理成有机肥前料或商品有机肥,在区内、市内、省内甚至全国进行销售,形成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区大循环。截至目前,已建成有机肥深加工基2个,畜禽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1个,可处理周边6万吨以上的畜禽养殖废弃物。

(三)存在的问题

1、规模户种养匹配难

夷陵区大部分乡镇为山区地形,规模以上养殖场配套消纳土地困难,大多采取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发酵处理后,将粪肥提供给种植基地作为肥料提供给有机肥生产厂家作生产原料但由于运输成本高、基料要求高等原因,往往出现沼液无处放、沼肥无人用的状况,规模养殖场业主甚至要自费运输、免费赠予基地使用。

2、散养户设施配套难

夷陵区散户多,农户环保意识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目前对畜禽场、养殖小区污染环境有明确的处罚依据,但散户还缺乏明确的处罚依据,处罚力度有限,主要是以教育引导为主。且根据传统生活习惯,农户多喂养有1-2头年猪,无规划、无环评,大部分未取得防疫合格证,粪污处理设施简陋,养殖数量不稳定,不愿意也没有能力配套完备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

3、有机肥替代化肥难

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粪肥销路不畅、竞争力不强是影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商品有机肥的标准较高,粪肥大都达不到标准,再加工、深加工成本高。同时,与化肥相比,有机肥施用劳动强度大、施用成本高,因施肥不当导致的效益不佳现象时有发生,进一步影响农户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有机肥替代化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畜禽粪污处理和利用的主要思路、政策建议

(一)不断强化养殖业主主体责任意识

一是进一步加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业主做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充分利用畜禽规模养殖场信息直联直报平台,对养殖场的存栏量及粪污处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三是定期开展巡查,对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抽查,对养殖场粪污处理情况加强监管,确保畜禽粪污充分处理无直排现象发生。

(二)不断完善粪肥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

一是利用政企合作PPP模式,探索推进社会化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和有机肥(沼液)就地、异地消纳模式,根据覆盖农户数量及收集处理粪污量予以补贴。二是鼓励大型规模养殖场建设有机肥生产加工设施,既能充分处理利用自身养殖场的粪污,也可覆盖处理周边小型养殖场的畜禽粪污。三是对粪肥和商品有机肥区别对待,如羊粪、生物发酵粪肥等,可简化手续、降低标准,才能流入市场获得效益。

(三)不断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成效

一是鼓励引导种植专业户(合作社)使用有机肥,给予一定使用补贴,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和引领作用,提高有机肥的使用率。二是加大利用粪污生产有机肥的政策扶持,降低生产成本,探索有机肥施肥简化方式及机械施肥方法,减少施用成本,从而增加与化肥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化肥减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让种植户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思维习惯及传统经验方法,科学合理使用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