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
宜昌自贸区提升战略路径研究
王磊 发布    浏览422次   2023-11-30发布

摘要: 2022 年是宜昌对外贸易的里程碑一年,它的总值达到了惊人的 414.7 亿元,不仅首次突破了 400 亿元的大关,而且在全省各市州中遥遥领先,仅次于省会武汉市。这一成就离不开宜昌自贸片区的巨大贡献。为了进一步推动宜昌自贸区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探索其可行的发展路径和提升战略,从而开拓和丰富宜昌经济增长的源泉,提高宜昌自贸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辐射带动周边城市,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并且开创宜昌经济发展的新渠道和新机遇。

关键词:内陆自贸区;宜昌自贸区;战略路径

一、引言

本文旨在探索宜昌自贸区的发展因素和提升战略,以促进宜昌内陆自贸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宜昌自贸区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其提升战略和可行路径,并以此为范本,为其他内陆自贸区的战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本文认为,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提升国际循环水平的大背景下,宜昌自贸片区、综保区不仅要更好地联通国内外市场,更要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实现高效循环。这不仅关乎宜昌对外贸易的新突破和内陆开放的新形象,也关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和全面开放。

二、宜昌自贸区提升战略的时代背景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我国正面临着维护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的重大责任和机遇。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的变化中,我国应坚持历史正确的方向,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宜昌自贸区作为内陆省份自由贸易区的典范,就是我国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它将为内陆贸易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扩大内需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融合起来,推动我国内陆自贸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宜昌自贸区提升战略应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为指导。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宜昌市自贸区提升战略就是紧紧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努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支撑的新开放平台,力争尽早实现宜昌自贸区的跨越式发展。

三、宜昌自贸区发展的短板

(一)交通问题导致发展受限

作为内陆地区的自贸区,宜昌自贸区面临着交通运输的巨大挑战。尽管近年来我国在铁路公路方面投入了大力支持,建立了完善的交通网络,但宜昌市自贸区的发展仍然受限于交通条件。首先,宜昌地处多山地区,陆路运输不便利,货物运量有限,耗时过长,影响了宜昌自贸区产品的流通和竞争力;其次,虽然宜昌可以利用水路运输,借助长江这一天然水道,水路运输的承载量也比陆路运输更大,但是与沿海自贸区相比海路运输,宜昌自贸区的水路承载量还是远远不够;再次,水路运输速度缓慢,耗时漫长,不适应当今自贸区高效集约的发展要求。例如,宜昌自贸区货物通过水路去上海进行交易,一般需要至少 48 小时,而许多自贸区都能做到次日达。这样就造成了宜昌自贸区在交易效率和成本上的劣势。 所以,宜昌自贸区想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寻找一条适合自己交通运输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帮助宜昌自贸区成功“走出去”和“引进来”,为内陆地区自贸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

(二)跨省合作机制不健全

虽然近两年来宜昌自贸区与周边省份开展了一些合作项目,但是跨省合作机制仍然不完善,跨省合作激励不足。 以生物医药为例,宜昌生物产业园成立于 2010 年,是一个历史悠久、发展迅速的产业园区,涉及生物医药、生物制造、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宜昌自贸区在 2022 年提出了要打造全国知名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高地的目标,并致力于实现宜昌自贸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但是,宜昌自贸区药企与我国药企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之间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这导致了双方信息交流的不畅通,限制了宜昌自贸区与外部省市的互动;另外,宜昌自贸区也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等高科技行业,但是宜昌自贸区人才缺乏。如果不与技术前沿的相关自贸区进行沟通和学习,就会导致宜昌自贸区发展闭塞和滞后,难以形成跨区域的产业协同和联动,失去与其他自贸区竞争的优势。

(三)自贸区特色不鲜明

宜昌自贸区是 2017 年成立的内陆自贸区,与其他一些沿海自贸区相比,如深圳自贸区、上海自贸区等,它的建立时间较晚,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

首先,宜昌自贸区缺乏知名度和与其他自贸区的差异化。以海南自贸区为例,虽然它比宜昌自贸区晚一年成立,但它凭借离岛免税业务打开了市场,大力发展美妆、腕表首饰、箱包服饰、免税酒水、手机数码等免税产品,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品牌形象,使得海南自贸区成为人们购买奢侈品的首选地。其次,以上海自贸区为例,上海自贸区是我国自贸区发展的领头羊。上海地区的自贸区充分利用了其海运优势,建立了完善的港口集装箱体系。集装箱吞吐量庞大,为上海提供了强大支撑。最后,以深圳自贸区为例。深圳自贸区利用其靠近港澳的地理位置优势。与港澳开展紧密的业务合作,成功打造了其自贸区的优势。

宜昌自贸区与上述自贸区相比缺乏特点,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详见表 1-1)。从湖北省自贸区战略定位中,我们可以看到宜昌自贸区的产业布局主要是生物药材、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等。但是,宜昌自贸区在智能制造方面与武汉自贸区存在重叠,而武汉作为省会城市必然比宜昌更具优势。其次,在生物医药方面,虽然宜昌拥有人福医药等国内知名药企,但并没有把自贸区生物医药作为自己突出的领域,错失了一定的发展机会。

(四)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善

宜昌自贸区从一开始就专注于先进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新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近两年来,宜昌自贸区管委会频繁发布人才引进的公告,暴露了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产业人才的制度缺位。近些年来,宜昌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成为湖北省少有的人口净流入城市。但是,宜昌人才引进制度还存在着吸引人才力度不足,相应优惠措施门槛高等问题;而且,三峡大学位于宜昌,校内有着众多高素质人才,但宜昌自贸区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反而让宜昌成为人才培养的中转站。许多人才并不愿意留在宜昌,而是把宜昌当作跳板去往其他城市。因此,宜昌需要完善其人才引进制度,来为自己的发展助力和保障。

(五)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变缓

从 2023 年宜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宜昌自贸区规模工业增长情况(见图 1-1)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其规模工业总产值持续增加,但是其增速却出现了明显的放缓甚至下降。这种情况在 2022 年的宜昌自贸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上也有体现。而且,根据 2023 年宜昌市高新技术开发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宜昌自贸区的电子信息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8.0 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0.7% 。电子信息虽然在宜昌自贸区的规模中占比不高,但其下降也值得宜昌自贸区的关注。 因此,宜昌自贸区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善其规模工业前期增长过快、后期增长过慢的状况,保持一个平稳发展的态势......

原文下载:宜昌自贸区提升战略路径研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