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
三峡名果“夷陵枇杷”的资源整合与创新实践研究
王凌霞 发布    浏览1212次   2022-12-15发布

以野生果树资源为基础,引入产业化基因,实现资源裂变,是培育地域名果公共品牌,拓展巨大增值空间的有效途径。

多年来,夷陵枇杷在夷陵区政府积极的鼓励扶持引导政策下,充分利用地域资源、环境气候优势,育名果、拓渠道、创品牌,经过不断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形成农旅融合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成长为远近闻名的“农产品公共品牌”。

       1 夷陵枇杷处于中国枇杷品种资源的富集区

据中国著名枇杷专家章恢志的结论,夷陵区是中国枇杷的原产地之一,夷陵区所处的长江西陵峡区域更是枇杷的富集区。

夷陵枇杷的种植历史,最早见诸晋代,至今已有1700多年。据《中国果树志·龙眼枇杷卷》(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5月版)记载,晋代博物学家郭义恭在《广志》中说,“枇杷出南安、犍为及宜都”、“宜都出大枇杷”。可见“宜都”是郭义恭认定的中国枇杷原产地之一,当时“宜都”辖区涵盖现在的夷陵、宜都(古夷道)和长阳(古佷山),而自东汉至唐代,“宜都”的郡、州、府治均设夷陵。

据《东湖(夷陵区古称)县志》(清朝1864年版)记载,“夷陵枇杷,邑所产者小而多实,每年收获约五千余担。”夷陵枇杷传承至今,“小而多实”的原生品种被当地果农广泛用作枇杷嫁接砧木或定植。

夷陵枇杷自古以来被当地居民喻为“吉祥之果”,在庭前院后广为引种。而以枇杷果核制作的“枇杷豆腐”,更是夷陵区有代表性的风味佳肴。

        2 优良品质成为夷陵枇杷传承千年的关键

夷陵枇杷闻名遐迩,与其诱人的外观与优质的内存品质密不可分。

夷陵枇杷属“高糖中酸,风味浓,品质优”品种,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5g/100g,可滴定酸含量≥3.23g/Kg,可食率≥74.5g/100g

经历千年沉淀,夷陵枇杷黄肉与白肉两类品种的市场接受度最高。黄肉枇杷外皮黄橙艳丽,果肉橙黄细腻,果香浓郁,酸甜可口。单果均重45g,可食率76%以上;白肉枇杷外皮黄白亮洁,果肉白嫩细腻,果香淡雅,香甜爽口。单果均重25g,可食率70%以上。

       3 三峡区域的自然环境成就了夷陵枇杷的独特品质

长江西陵峡区域独特的土壤、水质及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成就了夷陵枇杷的独特品质。

夷陵枇杷主要分布于长江西陵峡及江北支流黄柏河、下牢溪、乐天溪、太平溪等河谷区域,集中分布于夷陵区内的乐天溪、三斗坪、太平溪、小溪塔、黄花、分乡等6个乡镇及街道的26个行政村及社区。这些地方多属于三峡山区向东部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200800米不等,尤以江河低谷和山地阳坡居多,种植与经营较为集中。

长江以北峡谷区域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1.5%,pH4.56.0,尤其是深处亚洲第二大磷矿腹地,磷钾养份高,土层深厚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让夷陵枇杷果实饱满圆润,香更浓,味更甜。透水性好,高差合理,十分适宜喜湿怕涝的枇杷生长。山体围合的小气候,降低了大风、低温等因素对枇杷伤害。

长江西陵峡,众多长江支流,以及沿河众多水库,如一线串珠,多为宜昌市及各乡镇的饮用水源地。70%的植被覆盖率,保水及水体净化功能强,也成就了夷陵枇杷品质安全、果汁多、化渣好的特质。

夷陵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年平均水量为9901404毫米,无霜期270天左右。北高南低的地势,优越的光照条件,较大的昼夜温差,较多的光合产物,形成了夷陵枇杷成熟早、糖度高、风味浓的特质。

        4 品种改良,为果树资源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枇杷须接,乃为佳果”(北宋孔平仲)。夷陵枇杷经过世代农民不断的嫁接与选育,已经形成了十分优异的品质。

夷陵区内主要枇杷种植基地,均把夷陵枇杷品种改良作为优质资源价值裂变的关键,大力引导扶持农民进行科学种植与规范种植,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联合科研院所进行新品种的改良、培育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效果。

据《夷陵区林业志》记载,2003年夷陵区政府配套专项资金,重点推进了夷陵枇杷等为代表的小水果种苗。从21世纪初期开始,在夷陵区政府的引导下,持续引进了以白肉“白枇杷”与黄肉“大五星”为主的枇杷优良品种。经过区农技服务中心与华中农业大学、三峡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进行的品种改良与嫁接实践,夷陵枇杷主营品种已经形成了以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状好的鲜食白肉枇杷品种为主,以黄肉枇杷为辅的优质品种结构。尤其是白枇杷,接种最广泛,效益更突出,已经成为夷陵枇杷识别度与接受度最高的品种,被尊为夷陵枇杷的形象标杆。

      5 引入产业化基因,是资源裂变为效益的有效途径

夷陵枇杷通过不断加大新品种与加工技术的研发、新成果的转化利用,产业链不断延伸与完善,产出价值大幅提升,让夷陵枇杷从山区“副业”上升为“主业”,成为贫困山区的“富民产业”

截止目前,全区现有夷陵枇杷种植面积2800多公顷,枇杷总产量达2.1万吨,占湖北省枇杷种植面积及产量的20%左右。夷陵枇杷产业不断从枇杷种植,向枇杷种苗繁育、枇杷果园观光与休闲采摘,以及枇杷原汁、枇杷果酒及枇杷膏等精细加工领域渗透,社会经济总值突破2亿元。

       5.1 成熟的技术服务体系,保障了品质的可控性

多年来,夷陵枇杷在区农技服务中心的精心指导下,已经形成了日益成熟的技术服务体系。现在大多夷陵枇杷种植基地,从定植栽培技术、整形修剪管理、土壤与除草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产后处理,甚至生产记录等环节,尤其是合理的种植密度,水肥一体化新技术的应用,平衡施肥技术的大力推行,无污染溪流活水灌水,均为夷陵枇杷生产的标准化、质量安全性与品质的可控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5.2 品质管控,夯实了做优做强基础

如今,实施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认证已经成为众多夷陵枇杷经营者的共识。宜昌融享枇杷专业合作社、宜昌富裕山生态旅游公司等单位先后对夷陵枇杷生产基地实施了国家绿色食品基地认证和有机食品转换认证,越来越多的经营企业也在着手申请绿色食品基地认证。

2021年开始,夷陵枇杷在宜昌市枇杷产业协会的努力下,已经开始着手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致力于中国知名的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

       6 果树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创新整合,加速产业集聚效应

夷陵枇杷在产业化过程中,通过果树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创新整合,产业集聚效应十分显著。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夷陵处于中国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峡谷地貌甚为集中。夷陵枇杷经历20多年的创新发展,“依峡谷溪流分布,与景区景点共生,随旅游产业壮大”,已经成为湖北省农旅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范例。

2000年以来,随着宜昌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夷陵区建成了国家A级景区12个,其中4A级以上旅游区7个。夷陵枇杷产业化也借势腾飞,进入了爆发性增长阶段。12个国家A级景区与夷陵枇杷基地,形成了“交叉重叠、农旅融合”的态势。不仅强化了宜昌旅游产业的集聚效应,而且通过枇杷休闲采摘、枇杷节庆活动,解决了枇杷的销路,取得了超额回报。

       6.1 采摘休闲,推进产业效益倍增

以夷陵枇杷等小水果为特色的休闲采摘活动,沿宜大、宜兴和宜保三线贯串,多点闪耀,并成为这三条湖北“省级乡村旅游线路”上的最大亮点。

夷陵枇杷的发展不仅强化了宜昌旅游产业的集聚效应,而且通过枇杷休闲采摘、枇杷节庆活动,枇杷产业依托旅游休闲实现了就地消化,解决了枇杷的销路,效益倍增效应明显。

休闲采摘的销量,占区内枇杷产出总量的一半以上;采摘单价甚至比宜昌城区鲜果超市的零售价还高。仅受疫情影响严重的2020年,规模化枇杷种植基地,可统计的销售收入就突破3400万元。

       7 政府助力,让“小品种”成长为“大品牌”

夷陵区是宜昌的优质枇杷产区,也是鄂西著名的“枇杷之乡”。夷陵枇杷种植时间长,基地规模大,枇杷产量高,产品品质优,自古享有美誉。

20年来,随着宜昌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建设,夷陵枇杷更是声名雀起。以夷陵枇杷为代表的小水果休闲采摘成为宜昌市宜大、宜兴和宜保等三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线路”上最大的亮点。

一年一度的“夷陵枇杷采摘节”和“富裕山夷陵枇杷开园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也进一步提高了夷陵枇杷的美誉度与知名度。

在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下,夷陵枇杷的经营实体不仅策划推出乐天溪枇杷采摘节、富裕山枇杷开园节等旅游节庆,而且涌现了众多有较高知名度的夷陵枇杷专属品牌,在三峡物流园和物流配送中心、旅游购物中心、社区生鲜超市,夷陵枇杷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夷陵枇杷产业已经成为本地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有力途径。

2017年,夷陵枇杷被评为“宜昌市十大最具影响力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20185月,湖北卫视就以“振兴品牌乡亲乡爱”专栏“夷陵枇杷大五星”专题的形式,记录了三峡富裕山枇杷产业园的开园盛况。

夷陵区政府也开始着眼夷陵枇杷的育苗、种植、分选、冷藏、包装、电商等重点环节进行规划布局,以推进夷陵枇杷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营销,打造一个区域品牌、壮大一个支柱产业、带动一方百姓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