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当前位置:首页 > 云课堂
湖北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刘姝 发布    浏览124次   2024-07-16发布

为规范湖北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分区域分类型推进标准化生产,经农业农村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组指导,制定2024年湖北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一、品种选用

大豆选择耐荫、抗倒、抗病、优质、适宜于机械化收割的丰产型品种,玉米选择紧凑、抗倒、矮秆、丰产型品种。各地在品种选择上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选用适合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品种。

二、行比模式

(一)4:2模式。单元宽度2.6米,大豆行距30厘米,种植4行,大豆与玉米间距65厘米,玉米行距40厘米,种植2行。

(二)7:4模式。单元宽度4.8米,大豆行距30厘米,种植7行,大豆与玉米间距60厘米,玉米行距60厘米,种植4行。

低山及二高山地区推荐采用4:2模式。

三、播种时间和方式

(一)播种时间。平原及岗地夏玉米和夏大豆于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同期播种。低山及二高山地区春玉米于3月中旬至4月中旬播种,夏大豆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于预留行间播种。

(二)播种方式。平原及岗地4:2模式选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一次性完成种肥同播,7:4模式分别选用大豆、玉米播种机播种。低山地区以人工播种方式为主,推广小型机械播种或手推式播种机具播种,二高山地区玉米可人工直播或育苗移栽。大豆播种深度要求34厘米,玉米播种深度要求45厘米。

四、适宜密度

基本原则:复合种植玉米密度与净作玉米密度相当或略增,1行玉米株数相当于净作玉米2行株数及以上;复合种植大豆密度要达到净作大豆密度的70%以上。平原及岗地玉米亩有效株数5000株左右,亩播种粒数6000粒左右,播种株距10厘米左右。夏大豆亩有效株数10000株左右,亩播种粒数11000粒左右,播种株距9厘米左右。

低山及二高山地区紧凑型春玉米品种亩有效株数4000株左右,亩播种粒数5000粒左右,播种株距10厘米左右。半紧凑型玉米品种亩有效株数3000株左右,亩播种粒数4000粒左右,播种株距13厘米左右或移栽株距17厘米左右。夏大豆亩有效株数10000株左右,亩播种粒数11000粒左右,播种株距10厘米左右。

五、合理施肥

基本原则:大豆少施或不施氮肥,玉米要施足氮肥;复合种植1行玉米施肥量要相当于净作2行玉米施肥量,播种机1行玉米下肥量调整为净作玉米下肥量的2倍以上。按玉米产量550600公斤计算,需纯氮量18公斤,种肥、追肥各占一半。种肥可选择高氮量复合肥,按含氮量折算施肥用量(如20%含氮量复合肥施肥45公斤,25%含氮量复合肥施肥36公斤),种肥施于玉米带,离种子10厘米以上;追肥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施用,亩施尿素20公斤作为穗肥,可增施5公斤钾肥增强植株抗倒性,追肥在2行玉米间施用,切忌满田撒施。

土壤肥力高和前茬是马铃薯的地块不施氮肥。土壤肥力不足田块可在播种时,亩施低氮量的大豆专用复合肥不超过10公斤,或者于大豆初花期亩追施尿素35公斤。鼓粒期根据长势可亩喷施钼酸铵1015克、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和尿素100300克。

六、除草方法

(一)芽前封闭。播后芽前(播后2天之内),每亩喷施96%精异丙甲草胺乳剂80100毫升、兑水3040公斤,或使用80%唑嘧磺草胺,在春玉米使用剂量为亩3.755克、兑水3050公斤,在夏玉米使用剂量为亩24克、兑水2040公斤进行芽前封闭除草。若阔叶草较多可混加草胺磷进行封闭除草。

(二)茎叶定向喷雾。玉米35叶期,大豆23片复叶期,杂草25叶期,选择禾豆兼用型除草剂定向喷雾,可采用75%噻吩磺隆0.71克喷施。定向喷雾玉米带在玉米35叶期,亩喷施4%烟嘧磺隆悬浮剂(7580毫升)+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5070毫升);大豆带在大豆23片复叶时,亩喷施25%氟磺胺草醚水剂(80100克)或10%精喹禾灵乳剂20毫升混25%氟磺胺草醚20克兑水3040公斤,采用自走式多功能分带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加装定向喷头和隔离罩,喷头离地高度5厘米,以喷药雾滴不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为准,防漂移和径流,选择晴天无风且气温不低于4℃时用药,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后最佳。

夏季高温季节中午、阴雨天、大风天禁止用药,以防药效降低或雾滴漂移产生药害。茎叶处理定向喷雾时除草剂用药量应按照每种作物的实际占地面积计算。

七、化学控旺

若玉米植株偏高、有旺长趋势,应在玉米69片展开叶期及时化控。可选用矮壮素、玉黄金(胺鲜酯·乙烯利)等化控剂,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浓度施用,不漏喷、重喷。长势正常矮秆型品种谨慎化控。大豆在初花期亩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克兑水4050公斤喷施12次,不漏喷、重喷。

八、病虫防治

(一)播种期防治

提倡选用包衣种,也可在播种前进行拌种处理,针对大豆玉米主要根部病虫害(根腐病、孢囊线虫、地下害虫等),可选用精甲·咯菌腈、丁硫·福美双、噻虫嗪·噻呋酰胺等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每亩用量参照种衣剂说明书。

(二)生长前期防治

大豆苗期-分枝期(开花前):主要病虫害为大豆根腐病、大豆斜纹夜蛾、盲蝽蟓、豆卷叶螟等。虫害防治采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或20%氰戊菊酯乳油或14%氯虫·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进行防治;病害防控可采用68%·福美双或污菌·戊唑醇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玉米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主要病虫害为纹枯病、灰斑病、玉米螟、草地贪叶蛾等,害虫防治可采用5%甲维·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或14%氯虫·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和60%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或1.5%辛硫·磷颗粒剂或5%阿维菌素乳油进行防治;病害防控可采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进行防治。

(三)生长中后期防治

大豆花荚期:主要病虫害为叶斑病、白粉病、点蜂缘蝽、二条叶甲、豆荚螟和食心虫。害虫防控可采用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进行防治;病害防控可采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或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和25%多菌灵或20%的粉锈宁乳剂或污菌·戊唑醇进行防治。

玉米抽雄期:主要病虫害为纹枯病、玉米螟、草地贪叶蛾等。虫害防控可采用1.5%辛硫·磷颗粒剂或5%阿维菌素乳油进行防治。病害防控可采用每亩选用20%井冈霉素溶性粉剂3040克或丙环唑乳油1015毫升兑水4050公斤茎叶喷雾,间隔7天,连续防治2次。

病虫防治过程中提倡使用植物油、激健、迈飞等增效剂或沉降剂产品,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施药兑水量要充足,无人机施药要保证每亩1.52升的药液量,其他施药器械要保证每亩4050升的药液量,喷雾时雾滴要细,喷雾要匀要透。防治害虫要抓住低龄幼虫防治最佳时期,以保苗、保芯、保产为目标开展统防统治。

九、收获方法

根据玉米、大豆成熟顺序和收获机械选择收获模式,玉米一般于苞叶干枯变白、籽粒变硬的完熟期收获;大豆一般于茎秆叶片大部分脱落,茎荚变黄色或褐色,籽粒呈现品种固有色泽,籽粒与荚壳脱离,摇动植株有响声时收获。

机械收获:42模式先收玉米后收大豆,选用割幅宽度小于等于1.6米的2行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大豆选用适宜的收割机收获。74模式选用适宜的大豆、玉米收割机收获。

人工收获:低山及二高山地区以人工收获为主,推广小型收割机收获。大豆、玉米人工收割后及时晾晒脱粒。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