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培训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杨金华 发布    浏览592次   2024-04-24发布

时间:2024-04-22

地点:线下

人数:24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定义与背景多重耐药菌(MDRO) 对三类或以上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引发感染并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其出现与广泛使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使得常用药物失去作用,加大了治疗难度

感染的临床表现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感染部位和细菌种类而异,常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

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等,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感染的重要性和影响

治疗难度大、费用高

多重耐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使治疗变得困难,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药物,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患者死亡率高

多重耐药菌感染常发生在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身上,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易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传播能力强,易引发交叉感染

多重耐药菌可通过接触、空气等途径传播,易在医院内引发交叉感染,威胁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


预防和控制措施的重要性

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

由于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认识不足,可能导致感染控制措施不到位,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此类感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至关重要。

加强手卫生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关键措施。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都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保持手部清洁和消毒,以防止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实施接触隔离,如单间隔离、床旁隔离等,同时对患者周围环境、物品进行消毒处理,是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

 

重点人群的管理策略

加强长期住院患者的管理

长期住院的患者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因此,各科室应当加强对长期住院患者的管理,包括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等,以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

加强术后患者的管理

术后患者由于身体免疫力下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原因,容易成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受害者。因此,各科室应当加强对术后患者的管理,包括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更换伤口敷料等,以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

加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的管理

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由于身体免疫力较弱、病情复杂等原因,容易成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受害者。因此,各科室应当加强对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的管理,包括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治疗方案等,以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

 

人员培训和提高认识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防控的核心力量,需定期参与相关培训,学习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知识与技能,掌握正确诊疗与护理措施,以增强其防控和应对能力

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认识

患者和家属是医院感染防控的关键参与者,需进行健康教育和宣传,使其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症状、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提升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以帮助他们应对感染带来的压力


   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提升

,各科室应当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二,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三,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手卫生相关要求,在诊疗过程中加强手卫生的执行,特别是在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手卫生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隔离措施的实施

标准预防措施

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在标准预防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隔离标识与房间安排

隔离房间应张贴医院统一设置的隔离标识,避免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与特定高风险患者置于同一房间,转诊前需通知并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医疗器械与物品管理

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需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每次使用后需擦拭消毒。

无菌技术操作的遵守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清洁消毒的加强

强化诊疗环境清洁消毒

各科室需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使用专用抹布等物品,并确保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医疗器械面板、听诊器、计算机键盘等)进行定期擦拭和消毒。如有血液、体液污染,应立即消毒。

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在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必须增加清洁、消毒的频次。并确保医疗废物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原则包括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感染的性质和部位、药物的抗菌谱和副作用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种类、剂量和给药途径,以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同时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药物副作用的增加。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是指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不同的级别,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和使用规范。

分级管理有助于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实施

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感染的性质和部位、药物的抗菌谱和副作用等因素,制定适合该患者的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个体化给药方案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副作用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规定

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是指在手术前后的一定时间内,给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手术部位感染和其他术后感染的发生。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剂量和给药时间,以达到最佳的预防效果,同时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药物副作用的增加。

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度的完善

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度是指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审核和评价的制度,目的是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审核制度应包括对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审核和评价,同时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和反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建立和完善多重耐药菌监测措施


多重耐药菌监测的加强

科室加强监测 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监测,关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同时,加强抗菌药物管理,避免不必要的使用,以预防和控制感染。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强化监测 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模式进行监测,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为治疗和感染控制提供有效指导。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组织和领导 建立和完善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掌握感染情况和趋势,为相关部门提供防控指导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高

提升检测技术与方法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持续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对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增加设备与仪器投入

医院应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更新先进设备,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减少误差,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和合理治疗建议。


定期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及药敏情况

公布频率与内容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公布内容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公布内容需具体、清晰、易懂,以方便临床医生参考和使用。

数据的真实性与代表性

公布的数据应真实、可靠,并具有代表性。数据应能够反映医院感染的情况和特点,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数据分析与解读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公布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及时发现和掌握医院感染的情况和趋势,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患者隔离期间的定期监测

监测病情变化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应定期监测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确保病情得到控制。

抗菌药物管理

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同时对患者进行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解除隔离标准

当临床表现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转阴等,表明感染得到控制,方可解除隔离


总结要点


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各科室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务人员应当加强手卫生,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各科室应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同时,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提高检测能力,及时发现并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强调预防和控制的长期性

定期开展培训和宣传教育

各科室应当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加强监督和反馈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

持续改进

各科室应当根据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反馈的问题,持续改进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水平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加强部门协作

各科室应当加强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共同推进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提高检测能力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不断提高检测能力,为临床提供更多、更准确的检测数据和信息。

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

各科室应当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如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人工智能等,以提高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检测和防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