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培训
《家有毕业生(六年级)》家庭教育指导
刘爽 发布    浏览575次   2024-01-18发布

时间:2023-12-08

地点:邓村小学

人数:370

一、《家庭教育促进法》了解“依法带娃”

《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一经颁布,让家庭教育从“家事”到如今的“国事”,彰显家庭教育不可取代的地位,也变相说明当今家庭教育“养而不教”和“欲教无方”的严重缺位。

家庭教育历经四个阶段的演变,未来教育必是家庭教育走向现代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发展、共建共育。

简单来说,《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核心体现了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和孩子应该是“尊重平等信任独立”的。一方面,家庭教育不是爸爸或妈妈单方面的事情,作为第一监护人,要共同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和管教中;另一方面,家长的第一要务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孩子的一言一行无不彰显家长和家教的影子,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根深蒂固的。

二、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一)我们先来看几个案例,这里有三位家长,请大家帮忙辨别一下哪位家长更有智慧。(念图片内容)大家觉得哪一位家长更有智慧啊?请大家给我比个手势吧,看来大家也都是有智慧的家长。

第一位家长是药家鑫(杀人)的父亲;第二位家长是李双江(其子李天一强奸罪);第三位家长是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的母亲。我们可以看到三位家长三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莫言的教育故事这里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这位没什么文化的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却成就了一段段经典的故事,也是她的教育智慧。

  如今的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孩子们所接受的信息和事物已经远不是我们家长所能给予的,但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方式却不是他们能轻易学会的,稍不注意就走偏走歪了,为什么孩子难教育?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可见端倪。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不能再停留在单纯的说教,家庭需要经营,教育需要方法,我们要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反思:一位六年级孩子的心里话

我这里有一位六年级的孩子给她妈妈写的信,在座的家长可以一边听一边问一问自己,您家的孩子是否有同样的无奈?是否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倾诉过类似的问题?亦或是孩子独自承受了一切只因不敢在您面前说出任何真相?

三、家庭教育问题

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几个案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讲座之前我也拜托学校老师做了一个调查,大家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上还是存在着许多困惑,根据我了解到的信息呢,简单跟各位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注意力不集中大致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容易分心。孩子在家里看书或者学习的时候,稍微有一点声音就会转移注意力,好像根本没有集中精力去看书。有的时候看似在看书,实际上实在发愣,眼睛都没聚焦。在课堂上听讲的时候也特别容易走神,很容易受到干扰。这也是听觉视觉注意力差的表现。

(2)自控力差。孩子总是会不听人把话说完就直接插话,不仅话多,身体的小动作也非常多,没有办法安静稳当地坐着,一会儿踢凳子,一会晃桌子。这是动感注意力差的表现。

(3)做事磨蹭拖拖拉拉。这个做事可能专指做作业,因为有的孩子是那种让他做作业吧像要了他那什么似的,但是让他跑跑腿、干干家务什么的那积极的。是吧,有这样的吧。

那为什么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呢?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种原因。外部原因呢就是看孩子身体有没有不舒服,心理情绪是否健康,如果生病了或者心情不好,那是没办法集中注意力的。再一个就是孩子的学习环境是不是安静的,没有其他声音、光线、事物的干扰。内部原因就是内动力的问题,例如一个人的兴趣、需求、动机、目标。

我再举个例子,孩子在玩得特别尽兴的时候,喊他吃饭睡觉他好像完全没听见似的,可能真不是他故意装作听不见,而是他的注意力在用于正在玩的事情,屏蔽了干扰,是真的没听见。如果孩子在感兴趣,主动想做的事情上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是东张西望一点小动静就能形成干扰,这样才是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大家发现了没有,其实不是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而是他不喜欢做这件事。他对学习没有目标,对未来没有期待,他不知道自己做这些有什么用,他就不想做。那我们就要帮助孩子找到他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树立一个远大的长期的目标,再在达成这个大目标的基础上树立一个一个短期的小目标。在找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小建议需要提醒一下各位家长,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家长有责任养育孩子成人,但不代表孩子要活成我们希望的样子,不要对孩子设定超乎能力的期望,不要把自己年轻时没能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现实中的很多悲剧都是这么形成的。

2.自我意识增强,不服管教。以前我们常说初中的孩子是最叛逆的,现在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叛逆期好像越来越前置化了。我记得我还没生我儿子之前,我就听别人说什么可怕的3岁,后来渐渐地就变成了可怕的两岁。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在发展的表现。就比如我儿子吧,他现在才两岁十个月,我跟他说什么都是“不行、不要、不可以”,不字当头。两岁半以前有一段时间每天都要自己冲奶粉,刚开始是要自己摇,慢慢地要自己加奶粉,不自己做不行,就哇哇哭,委屈地要命。最近又迷上了自己上厕所,有时候我也挺恼火的。但是孩子发展到这个阶段,他就是处于一个“独立期”,想自己尝试、自己决定。

说到这里就要说一个大家都很头疼的现象——顶嘴。大家都深有体会吧,应该每个年级的家长都会有,您说一句,他有十句等着反驳呢。其实啊,普利斯顿大学曾经做过一个调研,将一组喜欢顶嘴的孩子和另一组善于服从、听话的孩子对照,跟踪调查显示,那一组喜欢顶嘴的孩子其中80%长大以后都能具有独立剖析、分辨和管理决策的能力,而另一组听话的孩子中只有25%能做到这样。辩证地看,还是有好处的。但是不是就放任不管呢?也不是的,毕竟顶嘴的状态是一个激烈的冲突状态,长期这样下去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是有影响的,也不利于养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当孩子跟我们顶嘴的时候,首先我们自己的情绪要稳定下来,深呼吸,稳定之后跟孩子说第一句话“我知道你很生气,但这样说话是不对的,你先安静一下,等会儿我们再聊。”等孩子平静之后,再跟孩子说第二句话“我希望你生气的时候能说‘我不开心了’,而不是说‘我讨厌你’。”让孩子知道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状态,但是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发泄这种情绪,而不是靠伤人的语言抹杀别人所有的付出和优点。

3.人际关系。之前看过一本书叫《被讨厌的勇气》,书里的哲学家说:“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大家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烦恼,是不是这样,由此可见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们在和同学相处的时候也会遇到各种社交难题,需要我们父母积极引导,让孩子在社交中收获友谊、自信和自爱。

(1)首先要让孩子多跟同龄人在一起,孩子之间的江湖和大人间的是不一样的,让孩子多跟同龄人玩,他就会明白怎么与同学交流和相处,遇到问题也会自己想办法去处理。

(2)学会赞美别人。一个“嘴甜”,懂得恰当赞美别人的孩子,总会让人心生欢喜,乐得与之亲近。当然了,孩子能否学会好好说话,还是要靠父母的教导和点拨,因为他们是在复制、粘贴、升级父母的言行,如果想要拥有一个好好说话的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好好对他们说话,并把如何好好说话展示给他们。

(3)培养一点幽默感。“如果火柴在你的口袋里烧起来了,你该庆幸,还好你的口袋不是炸药库。”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这么幽默地安慰他的朋友。我们的孩子,说实话压力都挺大的,读书也很辛苦。但生活是可以快乐的,有一颗幽默的心,会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更多的欢乐。

4.第二性征开始出现。也就是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初期。现在孩子们的青春期来得是越来越早了,可能三四年级开始,就有孩子的第二性征已经开始发育了。这个时候呢,班级里可能会起哄谁和谁在一起了,也许是单纯的起哄,也确实有真实的情况存在。意味着孩子的性教育要提上日程,这是中国家庭教育容易忽视的问题。怎么去解决呢,我们可以接下来的这个游戏来找到答案。

5.沉迷电子产品。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等等,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不是一个问题,只是一种表现,沉迷背后的原因才是问题。孩子喜欢电子设备,是因为电子设备能够满足他的心理需求,比如归属感、成就感、愉悦感等。在信息化时代,彻底远离电子设备是很难做到的,也是不现实的。同时孩子的自控力也是有限的,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首先我们自己要成为力争上游的父母,才能培养力争上游的孩子。一个玩手机玩到碗不刷、衣不洗、书不看的爸爸妈妈,如何教育孩子远离低俗无聊的网络直播、八卦新闻和让人两眼发直的各种游戏?因此,我们建议爸爸妈妈先从自我管理做起,再教育孩子,孩子才能听得进去呀。其次与孩子一起商定电子设备的使用规则,当他遵守规则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但不建议以电子设备作为奖励。孩子使用完电子设备之后,和他交流交流他接触到的内容,并给予一些引导,帮助他健康使用网络。

6.孩子心理问题的忽视。上面说到的这些情况,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家长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大概是“我也是从你那个年龄过来的,怎么就没你这么多事儿呢?”您可以想一下,您的父母是不是也这么跟您说过?发现了吗,不同时代的人是真的没办法感同身受的,因为他们所处的物质、精神、环境都不一样。如果我们一直忽视孩子自身的需求,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的话,他的精神层面会受到打击,会自我否定,会重新审视自己,这个阶段没有家长的足够重视和正确引导就会引发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问题。

上述问题只是比较集中且常见的问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隔代教养、单亲家庭等各种家庭因素和现实因素引发的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不计其数,需要我们每一位家中做有心人,去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

我想把纪伯伦的这首诗《孩子》分享给大家,具体诗歌的内容我就不在这里念了,大家可以去搜一下,网上都有。通过这首诗我想说的是,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们所有父母都寄希望于孩子快乐平安长大,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见不惯孩子的所作所为,我们开始嫌弃他们不讲卫生、不做家务、不爱学习,开始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开始因为学习成绩差而否定孩子的一切。在孩子们面前,我们是强大的,一旦我们想要运用我们的权威的时候,我觉得得思考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想控制孩子让他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期待的样子、听话的样子、正确的样子,还是希望他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四、几点建议

最后呢,再跟大家分享几个词。1.爱。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有科学家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纪元。”我们该怎么爱孩子呢?(如果学生也和家长在一起,那请所有家长面对学生,我们一起来做一做)首先要有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赏识的神情告诉孩子:“太好了!你让我骄傲!”其次要有爱的微笑——微笑着面对孩子,不用说话,但从你的表情传达出“孩子,我爱你!”最后是要有爱的语言——有一句话我们父母要常常对孩子说:“我的宝贝,有你这样的孩子,我真的很幸福。”可能刚开始孩子不会有什么触动,但当他们听得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相信,自己的存在本身就很珍贵。会帮助他自尊、自信、自爱。

2.陪伴。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算一算,孩子究竟会和我们在一起多久。0-3岁,你是他的全部;4-12岁,上学了,你是他的晚上;13-18岁,中学阶段,学业越来越繁重,你是他的周末;19-22岁,上大学了,可能去外地了,你是他的寒暑假。23岁以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你仅仅变成了他的春节。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消失在小路的拐弯处,而他的背影告诉你:不必追。人生很长,童年很短,请珍惜陪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

3.沟通。我们要学会和孩子们沟通,从孩子的生活中发现他们正在经历怎样的困惑,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他缓解学习中压力,疏导他焦躁的情绪,正确引导她去观察辨析生活中的人和事,协助并鼓励他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哈。

通过这个游戏,我们也不难看出,相同的话,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就不能单方面地输出,而是要双向交流。确保说和听的双方都明白对方的意思,才能达成沟通的目标。

最后我想说,没有一棵树一开始就是树,也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花。真正的教育,也从来没有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希望家长们多给孩子一点关爱和鼓励、耐心和信任、理解和陪伴。让我们携手同行,共育英才,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