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技科普
想要幸福,多干家务!
杨兴国 发布    浏览1114次   2020-12-30发布

心情沮丧到谷底的时候,有什么方法能够调节心情。在诸多的回答里,有一类答案出现频率还挺高的,那就是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做家务,和出门跑两圈儿的提及次数差不多。

本来觉得可能是做完家务的成就感令人心情畅快,不过没想到,做家务等日常活动本身也能够提升人的幸福感。《科学·进展》杂志发表了一项来自德国科学家团队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们记录了志愿者日常活动与情绪状态,发现不用专门锻炼,日常的身体活动也能够提升幸福感,这背后的机制与大脑膝下扣带回有关。

我们知道,运动这事儿好处无穷,既能够提升身体机能、改善生理健康,也能够让人心情畅快、维持心理健康。每次我们写到与运动有关的研究,就会有读者问,到底该怎么运动呢?多长时间、多大强度呢?

这个事情想想也挺有讨论价值的,难道日常活动就不算运动了?

还别说,科学界一直以来对所谓的“锻炼活动”和“非锻炼活动”,讨论得真不够多。所谓的锻炼活动,指的是那种在一段时间内对能量消耗有比较高要求的结构性体育活动,比如说游泳、跑步、打球、健身;而非锻炼活动指的就是那些习惯性发生的日常活动,比如说回家爬楼梯、做家务、倒垃圾,出门取快递什么的。

实非锻炼活动也是运动啊,出门取快递很远很累的啊!

所以你看,科学家们研究体育锻炼研究得如火如荼,但非锻炼活动到底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有什么影响,还是最近才出现的研究课题。

为了搞清楚日常活动是否能够让人不那么“丧”,研究者们招募了67名志愿者,给他们戴上测量活动量的设备。根据统计数据,这些志愿者平均每周进行73.55分钟的运动,注意,67人中有43人表示自己根本就不锻炼身体。

研究者发现,志愿者的非锻炼活动与“精神焕发”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志愿者们活动过身体之后,更容易感觉精力旺盛。

这是为啥呢?

研究者们又组织了另一次类似的试验,这次招募了83名志愿者,在统计活动量的同时,也对他们大脑中涉及情绪健康、情绪障碍和身体活动的大脑灰质体积进行了测量。

平均而言,这批志愿者每周活动138.53分钟,有33人说自己不锻炼。分析结果显示,志愿者的非锻炼活动量与大脑中膝下扣带回(sgACC)的体积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非锻炼活动量比较大的志愿者,sgACC的体积也更大。

有趣的是,sgACC体积较小的志愿者对非锻炼活动带来的影响似乎更加敏感,他们在活动后更容易感到精力提升,也更容易在不动的时候觉得“丧”。这些志愿者也通过WHO-5幸福指数(WBI)进行了评估,那些精力较为充沛的志愿者报告了更高的幸福感、对生活的满意度,他们表现得更乐观,也更不焦虑。

所以,当感觉到“丧”的时候,不如起身活动活动吧!喝喝水吃吃零食,敦促对象做做家务取取快递啥的……幸福来了!

 

注: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奇点网20201127日《《科学》子刊:想要幸福,多干家务!科学家发现日常活动多,促进大脑灰质体积增加,幸福感爆棚丨临床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