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技科普
魔芋防病丰产栽培技术
谭克华 发布    浏览1284次   2020-11-05发布

魔芋防病丰产栽培

    魔芋防病丰产稳产栽培的难点在于:第一,至今未在葡甘聚糖型魔芋种植资源中发现抗软腐病、白绢病或叶枯病的基因型;第二,魔芋的几种病害主要是通过种芋及土壤传病,而魔芋的繁殖系数低,其用种量大于任何其它薯芋类作物,生产上进行种芋消毒的难度很大,且浸种消毒等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时方法不当,反而助长传病。由于魔芋主要病害如软腐病、白绢病等的寄主植物太广泛,土壤消毒的效果和成本问题使生产者难予接受;第三,适合魔芋几种主要病害繁殖危害的环境条件基本也是魔芋生长的适合条件,这一矛盾难以适当解决。

由于魔芋主要的几种病害如软腐病、白绢病均由种芋和土壤传病,防病措施也有其共通点。各国各地长期生产实践证明,选最适生地区和最适宜地块栽培、培育无病中小型整薯作种芋、轮作、正确对种芋及土壤消毒、间作遮荫、土面覆盖、及时防治虫害、安全挖收与贮藏种芋等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控制病害,减轻损失;相反,凡连作、使用带菌种芋和肥料、栽培地高温多雨、烈日直射、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或多施氮肥、害虫危害等均促进病害发生、发展。其防病高产稳产的综合农业技术如下:

(一)栽培地区及地块的选择

1.栽培地区

我国秦岭以南有大面积魔芋适生地带,现已开发利用的仅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因此成片发展魔芋商品生产,应按照“中国魔芋种植区划”所划分的特适宜区、最适宜区或适宜区依次栽培,切不可在不适宜区盲目发展,因魔芋对环境条件有特定的严格要求,而大环境非人力所能改变,勉强栽培,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甚至以失败告终。

中国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滇南热区及海南黎母岭山地为准热带湿润气候,是魔芋特适种植区;云贵高原(包括鄂西山地、川南高原)、四川盆周山地、南岭山地(包括武陵山脉的湘西部分、罗宵山脉、武夷山脉)及南岭以南山地属温暖湿润最适魔芋种植区;大巴山主脊以北、鄂西北山地属秦巴山地适宜魔芋种植区。

在具体选择种植基地时,一般掌握5月~10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4℃,7月~8月平均最高气温不超过31℃,7月~9月的降水量在200mm以上,空气湿度在80%85%,有天然或人为的适当荫蔽地区栽培魔芋。在魔芋6个月的生长期中,日温为25℃的日期愈长,愈利于魔芋生长发育,产量愈高,病害愈轻。

由于魔芋对环境条件的严格要求,其适生地明显综合体现为海拔高度。除少数地区具备森林、水面调节其生态环境条件能在低海拔地区栽培魔芋以外,中国的魔芋适生区多在海拔较高的山区或深丘地带。至于适宜的海拔高度则视其所在地区的纬度、山脉、河流、地形、地貌、植被、气候等而异,利用500m2500m山区的立体气候,一般当地水稻栽培的海拔上线即为魔芋适生的下线。如在秦岭支脉大巴山南麓四川盆地北部山区宜在海拔1000m地带栽培,因≥30的日数较少,气候温暖湿润,适宜魔芋生长,而在北麓则宜在800m地区发展,才能满足魔芋对温热的要求;在云贵高原一般在2000m以上地区发展。

2. 培地块选择

在大环境条件适宜的地区,还应选择地块的生态条件,栽培地夏季宜较荫凉湿润,以利魔芋生长,秋冬季宜较温暖干燥,以利球茎挖收及贮藏。因此,一般宜选山峦互相遮挡或有树木遮荫、半阴半阳、空气湿度较高的倾斜、背风地带,有水源能灌溉,排水良好,夏季暴雨不致土壤严重冲刷的地块。

对山区坡向的选择应与该地气温相结合考虑,若气温相对较低,生长季较短,生长期间已接近魔芋生长最适温25℃,而无35℃以上高温致害,宜选阳坡以获充足日照以提高产量;若仍有35℃以上高温威胁,则宜选具备每日8小时以上日照时数的阴坡。

魔芋适生于土层30cm以上、肥沃、有机质丰富、空气通透、保水、保肥、排涝良好、酸碱值中性的土壤。以壤土或含砂砾的粘壤土为好。保水不好的沙土及过于粘重而排水通气不良的土壤均不适宜。

魔芋在原产地为森林下层草本,长期在有机质极为丰富的土壤中生长历史形成了对有机质的特别爱好。若土壤有机质不足,团粒结构缺乏,必然造成土壤排水不良,土壤通气不足或养分失衡,造成植株生长不健壮,易感病害。因此,在选好土壤的基础上,还应不断培肥和改良土壤,这是栽培魔芋的一项特殊而重要的措施。肥培和改良土壤的手段主要是翻耕炕土,同时施入大量优质、腐熟、无病原菌的堆肥。土壤pH5.0以下,还应加入石灰或其它钙质肥料,调到pH值在6.0以上。

(二)品种

魔芋尚是一个较原始的作物,多以自然种(species)作为栽培种,如中国主要栽的花魔芋(A.konjac)及白魔芋(A.albus)。不论是花魔芋或白魔芋在各地长期的栽培,经过人为和自然的选择,都发生了一些变异,在产量和品质上都有差异。西南农业大学在全国各地搜集了13个花魔芋材料,经过几年正规的品种比较试验、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于1992年选育出万源花魔芋的产量和葡甘聚糖的含量均最高,经省级鉴定,成为中国的第一个法定品种(Cultivar)。白魔芋在各地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异,在叶柄斑纹及产量上已有三、四个不同的类型,还待开展搜集及比较试验。

日本虽只有花魔芋一个种,但利用不同品种的花魔芋进行种内杂交育种,经过系统选择,已选育出了“农林1(榛名黑)、农林2(赤城大玉)及农林3号(妙义丰),均经正规品种选育程序,已经鉴定并注册为栽培品种。

近年来中国各地有从日本引进新品种者,主要是赤城大玉。虽然日本品种一般球茎含水百分率较低,鲜芋产粉率较高,但均不抗软腐病,而中国最严重的是软腐病,此外,日本的叶枯病很严重,该病可从种芋带病传播,应特别注意进口检疫,防止引进又一种严重病害;第二,虽然日本的商品种芋规范,一般均为一年生小型者(不到20g),但也应注意包装运输。

(三)栽培制度

1、 轮作制度

轮作对魔芋有特殊的重要性,因魔芋的严重病害如细菌软腐病、白绢病、根腐病及细菌叶枯病等,其残株均带菌留在土壤中成为初染源,只有利用轮作来切断病源传播才是最根本性的解决途径。

轮作每轮至少3年,参与轮作的作物应避开与软腐病、白绢病、根腐病及叶枯病等的相同寄主植物,由于这几种病的寄主牵涉千种以上的植物,确难绝对避免。因此,栽培魔芋重点应避开十字花科作物和姜等,一般与禾本科作物接茬较为安全。

2、 间作制度

魔芋的叶片与叶柄成T”字形或“Y”字形,光线穿透较差,其叶面积指数只有2,对光的利用率很低,且光合效率也不高,若能与其它作物或林木间套作,则可增加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指数,增高单位面积上的总产出。又因魔芋畏强烈日照,若实行间套作,可得到其它作物或林木的遮荫,防止强烈日照引起的环境温度增高,保护魔芋的生理正常,减低病害威胁,提高产量。间套作的关键是掌握“度”,即间套作物田间位置布局合理,密度适度,荫蔽适度,则魔芋与间套作物双方受益,单位面积总效益高于单作。

间套作物的选择和田间布局应注意间套作物应选植株高过魔芋者,如3年或4年生花魔芋一般株高约1m,白魔芋仅60cm80cm,因此间套作物最好是高杆作物或幼龄落叶经济林木,如高梁、玉米(高杆品种)、籽苋、黄麻、杜仲、漆树、桑树、泡桐、落叶果树、油茶、蓖麻等,使高杆作物和林木在上层获得更充足的日照,而魔芋在下层得到适当荫蔽。

3、 免耕制度

(四)种芋选择及种植前的处理

1、种芋的选择标准

无病无伤或伤口已愈合者球茎形圆或长圆(扁圆者为劣质)顶芽肥壮叶柄痕较小,凡超过球茎直径1/2者为劣质芽窝不宜太深商品芋的种芋重花魔芋为500g以下,白魔芋为100g以下,每类种芋大小基本一致,以便分类分龄栽培根状茎应充实、无病害,以2年生株上的根状茎为好。

2、种芋消毒

目前,链霉素仍然是防治细菌性病害的特效药,污染也轻。用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兑水20kg液浸种芋0.51小时后,取出晒晾1天~2天;90年代推出的防治细菌病害的来菌感(或称杀菌王、消毒灵)可按说明书试用。

40%福尔马林加水200倍~250倍液浸种20分钟~30分钟,或用0.1%高锰酸钾液浸种芋10分钟,均取出晒晾1天~2天。

将种芋芽向上摆在地面,50%多菌灵水溶剂500倍液,每m2喷药150ml,或用50%甲基托布津400倍液,按150ml200ml/ m2用量均匀喷雾主芽周围,药液在临用时配备。

(五)、整地和施基肥

1. 整地

冬前深耕炕土,春后深耕细整,开厢理沟。魔芋根系浅,需氧气充足,忌渍水,务使整块地四周及畦间相通,排水顺畅。在雨水充足地区,采用高畦窄厢种植,厢宽1m包沟;在夏秋季降水较少,常遭旱灾地区,采用宽厢浅沟种植。若采用间套作方式,应根据间套作物根系分布,适当安排其位置,并对魔芋施肥上给予照顾,如与玉米或高果间套,应选高杆及株型紧凑品种,视该地块所需的荫蔽度在每畦或隔畦的畦旁另开播种行及施肥窝播玉米或高梁。二者均属深耕作物,且播栽期均早于魔芋,这样就可避免与浅根作物魔芋根系发展和抢肥的矛盾而达粮芋双丰收。若与幼龄经济林木间作,应依林木的行距决定行间种几行魔芋,以调节魔芋的荫蔽度达60%以上。种植行不能紧挨树干及其主根,以免伤树根并与林木争肥。

2. 施基肥

魔芋的根为弦状根,浅根系,吸收力不强,必须肥培土壤和科学施肥。魔芋对有机质有特殊的爱好,因此肥培土壤的重要手段是大量施入腐熟堆肥,每约施2000kg左右,堆肥的沤制以稿杆、不带种子的青草为主要材料,适量加入畜粪及苦土石灰(含CaO45%MgO18%)和磷肥。应在前一年夏秋季节即开始沤制,待充分腐熟后使用。

魔芋应重视基肥,以施肥总量的70%80%作基肥在栽种时施于种植沟内或在沟旁另挖施肥沟施下,或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少数萌芽伸出地表时施于土表,然后培土。凡春季升温慢,秋季降温快,生长季短的山区或后期易受干旱、风害威胁的地方,均应以80%以上甚至全量作基肥施用,但以缓释性肥料为主;凡斜坡地、土壤保肥力弱者宜留20%30%作追肥。

(六)、种植

1、 种植期

魔芋的种植必须在种球茎的生理休眠期解除后和平均气温回升至12℃14℃、最低气温10℃左右时。因魔芋萌芽温度必须在10℃以上,温度过低,芽受害萎缩;根的伸长温度为15℃以上,若在10℃以下,将受冷害,防碍伸长。中国产区的温暖地带,一般3月上旬种植,海拔较高、纬度偏北之处,4月份种植。品种不同,栽植期也不一,如花魔芋球茎解除休眠快于白魔芋,萌芽所需温度稍低于白魔芋,因而同一地区花魔芋可稍早种植。

2种植密植及用种量

魔芋种植密度小,球茎膨大率较好,根状茎发生多,单株产量较高,但密度较小,单位面积产量下降。魔芋喜荫蔽畏高温,密度小,叶面积系数过小,阳光通透叶幕空隙直晒土表,使土壤温度升高达35℃以上,对根产生不利影响,且风害威胁更大。一般应调控到定形后的叶身互相重叠约1/3为度,“Y”字叶型的品种可较“T”字叶型的品种密植。为了加强通风透气,且便于田间管理,一般采取宽行距、窄株距,按照日本的经验,行距为种芋横径的6倍,株距约为4倍(如图7-2)。

不同种芋年龄的栽植密度

种芋年龄

种芋单个重(g

畦幅(cm

株距(cm

需种量(Kg/hm2

一年生

612

5060

1015

19003000

二年生

4080

5560

2030

37005600

三年生

150240

6075

3045

7500

四年生

600

7580

5060

12000

3、栽植方法

根状茎或小球茎作种均行沟植,高畦窄厢,一般每厢开2沟,宽畦浅沟可增多沟数。根状茎可依同一顶芽方向横放沟中;小球茎依其大小给以适当距离,一般约为15cm20cm;三年生250g以上的种芋可窝栽或沟植。依种芋大小,沟深10cm15cm,土壤潮湿宜较浅,土壤干燥、保水较差宜较深。魔芋种芋均行45°斜植,若为倾斜地,则顶芽向上栽植。若正植则可能因球茎顶端的芽窝较易积水而引起球茎腐烂,且随着新球茎不断长大后,种球茎将处于被压状态,新球茎底部柔嫩的皮层易发生龟裂,随着新球茎继续增大,龟裂也随之加大,严重时发生腐败,产生大量烂芋,如采用斜植,则新球茎在种芋的侧面增大,不会形成与种芋的挤压现象,避免发生底部龟裂,且与种芋脱离的脐痕也小。覆土深浅依当地当年的温度及降雨量而定,覆土浅,日照使土温升高,促进较快萌芽,但若遇寒害,球茎及其顶芽易受冻伤;覆土深,发芽出土较慢,但若环境干燥,则利于保水,促进发芽。一般覆土厚6cm9cm

(七)田间管理

1、 除草

魔芋的根群平行分布于土壤上层,中耕锄草很易伤根,导致染病。杂草繁生的地块,应在春季整地后,用允许使用的除草剂如百草枯20%水剂,每公顷3kg6kg50%莠去律水剂3kg8kg喷雾土壤以彻底清除杂草。魔芋展叶后,只能拔除杂草,也应防止伤根伤叶。

2、 培土

 魔芋种植后约一个月才开始萌芽出土,此时应抓住时机,趁根群尚未布满前进行浅中耕破除土表板结层,增进土壤空气通透,同时进行培土或培土与施基肥相结合。培土是将畦沟中土壤培于种植沟上,可使土壤有更大的通气面以促进根状茎生长并保护上层根群。培土厚度应依立地条件、种龄及气象等综合考虑,若培土过深,影响出芽,初期生长及根状茎发生和生长等,一般宜培7cm10cm

3、 土表覆盖

这是魔芋栽培的一项特殊而重要的管理工作,覆土可防止暴雨造成的土壤流失,避免根群暴露,保护土壤团粒结构,增进地力,调节土壤温度和湿度,防止杂草为害,减轻病害发生及发展,提高产量,日本常将秋季或早春在畦边播的直立型燕麦或大麦(播种量5kg/hm2),长出的麦杆刈铺于土表,另一种是用无霉的杉叶、野干草、谷草、落叶等为覆盖材料。为防止土表被密闭,可先在土表铺些枯枝、竹枝,再铺覆盖材料。覆盖的厚度为5cm10cm,用量一般是干料7500kg10000kg/hm2。凡易遇旱灾和暴雨的地方覆盖宜较厚,而阴湿地、低温地较薄。铺草宜在展叶之前完成,以免伤及叶部。9月以后气温渐低时,宜撤除铺草,让土表接受日晒以保土温,利于植株生长及球茎发育,高海拔地区种植期及生长前期地温过低,在栽种时,可用黑色地膜覆盖地表以保温保湿,还能保蓄土壤水分,防止暴雨冲刷及减轻草害。

4、 追肥

魔芋的追肥原则是生育前半期应供给充足养分以确保地上部生长旺盛,而后半期(7月下旬至以后)在维持有效供给必要的养分条件下,应减少施肥,使植株逐渐减少吸肥量,以求获得干物质含量高、肥大而充实的球茎和根状茎,为保证生育期中持续供给营养,保持后期植株健壮,特别是斜坡地养分易流失,至少应将肥料总量的20%30%作为追肥分期施用。追肥一般5月下旬,主要促进地上部生长,如果必要,可6月下旬不施一次追肥7以后不宜再施肥。

5、 清除病株

除在冬季翻耕土壤时彻底清除病残体和杂草外,在萌芽出土后,发现有种芋带病株,立即拔除,7月以后随时检查病情,发现中心病株,立即带土挖除深埋或烧毁,并在窝内及周围撒石灰,踩紧土壤,防止雨水带走病菌扩大传染。若有白绢病发展,立即对该地块遍撒石灰,便土壤pH值达到8

六、球茎挖收及贮藏和装运

(一)球茎挖收

9月底以后,球茎已逐渐成熟并转入休眠期,叶生长已停滞而逐渐枯黄,直至倒伏。此时,商品芋可开始挖收。但种芋应待10月叶倒伏10天以上,择晴天挖收。

不论人工或机械挖收,均须特别小心,避免球茎受伤,因魔芋球茎皮薄肉脆,极易受伤,有时内部已有裂痕,而外部短时间内尚不易察觉,但终必感菌而腐烂,若作商品芋加工,将影响加工品品质,若作种芋贮藏,将影响到贮藏期间的腐烂,并传染给好芋,轻病者还将传给下年栽培的植株,后果至为严重。

种芋贮藏

魔芋的用种量很大,其种芋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很高,若当年种芋价较低,可能占到30%,若价高则要占到60%左右。为增加种植户的收益,尽可能种芋自给,并尽力减少种芋贮藏和运销的损失。

预干燥与愈伤处理贮藏前的预处理是贮藏成败的关键环节。若未经预干燥即进行贮藏,几日后便有软腐病病菌滋生,并从伤口进入球茎内部,发生腐烂。预干燥的目的是除去球茎表面水,使表皮木栓化和伤口愈合,同时也减少内含水,使球茎脆性降低。预干燥的方法是晴天挖收球茎后在田间晒一天,除去泥土,摊放于能通风避雨的地方,在15℃~20℃下进行风干。风干程序及时间根据球茎重量减少程度决定,一般要求重量减少15%左右,二年生球茎风干15d~20d,三年生球茎可延长2d~3d,根状茎风干5d~10d即可达预干燥目标。这时球茎表皮已木栓化,伤口已愈合,内部脆性减低,利于贮藏。如加温到30℃并通风的条件下,则只需3d~5d伤口即可愈合,达预干燥要求。

分选分级及消毒将畸形、主芽损坏、感病及品种不符的球茎剔除,并根据种类、年龄及球茎大小进行分类、分级,以便种芋贮藏期管理。凡挖收时受伤,或有腐烂迹象者,应用托布津液喷洒消毒,晾干后才入藏。

温度与湿度魔芋球茎在20℃以上高温贮藏,球茎顶芽会过分伸长,并开始生根,形成"老化芽",不但损耗球茎的养分,且对低温的抗性也大大削弱,严重时有低温枯死现象,同时,魔芋过早发芽生根会因根系的枯死而导致软腐病菌侵入,对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贮藏温度低于5℃,球茎发生冻伤而变为褐色,遇更严重的寒冷或长期在0℃下,球茎组织也会被冻死。若入藏前球茎未经预干燥处理,水分多,抗低温能力更弱,受低温冻寒更严重。为了防止"老化芽"的形成及低温冻害的发生,贮藏温度必须保持在8℃~10℃,最高不超过20℃。种芋贮藏后期,可控温在12℃~20℃,并适当增湿,以促进顶芽萌发。提高空气湿度能减少球茎水分自然损耗,但湿度太高时,又会引起腐烂现象的蔓延而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在高温(30℃~32℃)、高湿(90%以上)条件下,软腐病特别容易蔓延。魔芋球茎贮藏的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80%,不能高于90%,也不能低于60%,长时间低于60%易造成球茎干瘪。球茎在贮藏期仍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作用,分解养分,释放热能和水分,使贮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增高,而温度和湿度的过度增高对贮藏不利。调节温度和湿度的最简单方法是通风,因冬季室外温度已很低,通风可降温降湿。

贮藏的方法

保温库贮藏冬季温度经常在0℃以下的地方,企业大规模经营良种种芋时,应建保温通风贮藏库,达到库房能保持魔芋球茎贮存的适温并通风良好。库房内设堆放架,每架分10层左右,层间留约20cm的距离以利通风,每层用金属条、木条、竹条等钉在架上放置种芋1层~2层,或先放能通风的塑料盘或浅竹篓再放种芋。架间应留工作走道,日本多在库中央建一火炉,当库内温度降到近0℃时,必须及时升温,湿度过低时,洒水增湿,有条件时宜用电热装置,并配换气扇代替火炉生温。

简易室内保温贮藏1)河沙堆藏 农户常在室内地上铺一层河沙,放一层球茎或根状茎,以3层~4层为宜,上面和四周用干谷草覆盖保温2)悬挂贮藏 用箩筐垫谷壳,装种芋,每层间及上面均盖谷壳,悬挂烟囱旁保温。应注意留一定距离,以防温度高,灼伤种芋或使球茎失水过度,影响萌芽3)楼板堆藏 在农户灶房内的竹楼或木楼板上,先放谷壳,再堆一层种芋,加一层谷壳,共堆放3层~4层。

宿地越冬保种在冬季有霜冻、土温达0℃以下、不种冬作的地方、在未发生病害、准备留种的地块上,待植株自然倒苗以后,立即用稻草、麦草或玉米杆加茅草、树叶等能保温的材料覆盖土面,加盖干细土一层,厚度依低温程度为10cm~20cm,最上覆盖地膜。秦巴山区的经验,海拔700m地带只需将魔芋种植畦培土起垄即可,海拔900m地带在培土起垄后再盖玉米杆,海拔1100m地带除培土起垄,还必须加盖地膜。这种宿地越冬保种方法是近年来芋农通过实践摸索出来的简单易行的保种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挖收、搬运种芋、不造成受伤,只要能掌握好覆盖厚度,达到保温要求,即是一种农户保种的好方法。

外堆藏在冬季无冻害的地方,选地势高燥、土壤疏松、排水流畅、背风向阳的地方,先在地面垫玉米或高梁杆,摆放种芋一层,撒疏松干燥泥土掩盖,再放一层种芋,如此重复堆放几层,最后撒上轻松干土后,用薄膜封严保温,周围挖排水沟让降水畅流,晴天敞开薄膜通气,雨天盖严薄膜防进水。春暖后,加强通风换气。

地窖保温贮藏:在土层坚硬的山坡挖建地窖,其容量为贮藏量的2倍,种芋入窖前必须密闭窖门。用福尔马林加入高锰酸钾,混合后,进行自然薰蒸消毒2小时~4小时,或用稻草、茅草加硫磺将地窖猛烧一遍,密闭窖门3天。冬季低温期间紧密窖门,但门上应留一通气孔。春季气温回升后,要早开窖门通风换气,加强检查,及时剔除烂芋,并在烂芋部位撒石灰、草木灰消毒。

贮藏期间的管理:

前期管理:贮藏初期球茎呼吸作用旺盛,释放热量大,水分蒸发量也大,外界温度尚高,易造成高温高湿环境而发生软腐病,应注意通风换气,散热降湿,使贮藏温度稳定在7℃~10℃,相对湿度稳定在70%~80%,并随时检查剔除腐烂变质球茎,周围撒石灰防止蔓延。

中期管理:此期较长,球茎呼吸及蒸腾作用减弱,外界温度低,种球茎易遭受冷害,应采取保温防寒为主的管理措施,保持温度不低于5℃,最低不能达0℃,有条件的可适当加温。

后期管理:立春(2月上旬)以后,气温逐渐回升,但冷暖多变,这时球茎的休眠期已解除,温度较高能促进萌芽,低温则使芽受冻害,宜控制在10℃~12℃,相对湿度80%左右,这种条件既可起到催芽作用,又可防止"老死芽"的形成。应加强检查,剔除腐烂变质球茎,周围撒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