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利成果
宜昌市夷陵区柑橘产业链建设浅谈
谢合平 发布    浏览1490次   2023-04-02发布

宜昌市夷陵区柑橘产业链建设浅谈

 

柑橘是夷陵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让近20万柑农得以致富奔小康。近年来,夷陵柑橘面临价格“天花板”下压和成本“地板”上升双向挤压,经济效益下降,影响了柑农种植积极性。夷陵柑橘产业路在何方?现就夷陵区柑橘产业链现状、存在问题、优势及建议建设提出几点肤浅认识做出,供业界参考。

1产业现状

1.1产业规模全国知名。全区现有10个乡镇(街道、试验区)114个村近6万农户以柑橘为主业,涌现出鸦鹊岭、龙泉、小溪塔3个柑橘专业镇(街道)和66个柑橘专业村。按照夷陵区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区柑橘种植面积32.06万亩,产量79.76万吨,综合收入突破30亿元,产业综合效益位居湖北省首位。先后荣获“中国早熟蜜柑之乡”“全国柑橘产业三十强县(区)”“湖北省水果大县(区)”等荣誉。

1.2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全区现有柑橘加工企业78家,其中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柑橘产后处理生产线141条,处理能力每小时2800吨,柑橘商品化处理率增至90%;三峡银岭冷链成为全省最大的冷链企业,柑橘冷藏库容积12万立方米;橘瓣罐头加工企业2家;124家柑橘专业合作组织,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网络2万农户,14万亩橘园。

1.3品牌培育成效显著。全区现有“晓曦红”、“夷陵红”、“洋红”、“小溪塔”等柑橘品牌先后通过绿色食品产品认证,公共品牌“宜昌蜜橘”获得全国地理标志认定,产品畅销全国乃至俄罗斯、加拿大、哈萨克斯坦、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近9万吨,出口产值5.2亿元。

2存在的问题

2.1橘园改造任务重。全区32万亩橘园中,“十四五”末树龄超过30年的将达到15.5万亩,占比达到48.4%,目前已实施毁园重建面积不足3万亩。注册登记出口果园面积仅占总面积的7.2%,“农药不规范、重施化肥”耕种习惯难以短期内彻底扭转。橘园抗旱水池、水肥一体化、作业道等基础设施不配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2.2经营要素矛盾多。一是种植规模小。全区10亩以上种植大户仅1569户面积2.4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7.5%。二是人员老龄化。从事橘园管理的从业者年龄多在50-75岁之间,平均年龄超过60岁,导致技术应用不到位,管理水平下降。三是流转成本高。每亩土地流转价格最低500元/年,最高达到1200元/年。

2.3产业链条延伸短。一是加工水平低。全区虽然有柑橘洗果分级厂78家,但都是低级的大小分级,没有能够实现糖度、瑕疵等自动化分选的4.0版生产线,在深加工方面,目前也仅有2家罐头加工企业。二是品牌影响弱。区内经营企业均有自营品牌,宣传上各自为阵,市场上单打独斗,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不高。三是专业服务少。专业合作社以及采果、施肥、植保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与农民的利益链接能力弱、带动能力较差。四是农旅融合窄。夷陵柑橘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但链接不紧密。

2.4国内比较差距大。如在熟期结构定位上比不了四川、重庆,他们坚定“不与两湖抢早,不与赣南争中,突出发展晚熟杂柑”的发展思路成效显著;在高品质栽培上比不了浙江,在浙江临海岩鱼头39亩宫川温州蜜柑果园,果园租金最高达到512万元/年,“岩鱼头”牌温州蜜柑至今仍可卖30元/斤,天下第一贵的蜜橘至今一果难求;在产后处理、品牌打造上比不了江西,“赣南脐橙”全球知名,柑橘智能无损伤光电分选线引领全球。

3优势所在

温州蜜柑在宜昌市夷陵区的适应性已充分得到时间和实践检验。当前,蜜橘产业虽然面临一些问题,但并不是品种定位上的问题,我们绝不能盲目“跟风”大面积改种其他品种,而是应该科学分析区域实际,立足自身优势,保持坚定产业定力。

3.1连片规模。宜昌市是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温州蜜柑种植最大的市州,现有温州蜜柑种植面积约110万亩,年产量200万吨。其中夷陵区温州蜜柑种植面积30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7.3%,位居全市第一,“十四五”末夷陵温州蜜柑将“一枝独秀”。

3.2绿色安全。作为柑橘北缘地带,夷陵柑橘产业目前没有黄龙病为害,柑橘其他病虫害较少,每年施药3次左右,在全世界是施药量最少的产区之一。同时夷陵区正在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3.3人才支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区以袁昌忠、应荣枢、汤先锡、胡世全等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为代表的技术干部为全区柑橘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全区从事柑橘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有13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3人。2007年,国家现代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宜昌宽皮柑橘综合试验站落户夷陵。每年首席科学家邓秀新院士和10多位岗位科学家莅临夷陵区“传经送宝”,搭建了“一个产业+一位院士+一所院校+一个专家团队+一批龙头企业+一批示范户”的“六个一”技术支撑体系。

3.4区位独特。夷陵区交通得天独厚,环城抱坝、临江近港,沪蓉、沪渝、荆宜等10多条高速穿境而过;国家南北主干铁路焦柳铁路、东西主干铁路沪著铁路贯通夷陵,与北上广川渝形成“8小时”和“4小时”经济圈。随着襄荆宜高铁、宜张高铁、宜昌至郑万高铁连接线、高铁宜昌北站等重大工程的启动实施,夷陵“十”字形高铁蓝图即将绘就,夷陵交通将由县域节点变身为区域枢纽,为夷陵柑橘等农副产品销售奠定良好基础。

4发展建议

重点围绕“三稳三强三升”(三稳:稳面积、稳品种、稳队伍;三强:强品质、强龙头、强品牌;三升:提升标准化水平、提升组织化水平、提升数字化水平)思路,抓好柑橘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4.1产业目标  坚持绿色发展,围绕产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目标,在柑橘产业链上努力打造四个示范:即全国现代橘园技术集成示范、全国全果加工综合利用示范、华中地区水果交易市场建设示范和湖北“橘文旅”融合示范。未来,全区柑橘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产量75万吨,重点培育1家综合产值过50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2家产值过10亿元的骨干型龙头企业,5家产值过亿元的中小型企业。唱响“宜昌蜜橘”区域公用品牌,壮大“晓曦红”“夷陵红”“洋红”等企业品牌。柑橘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建成全国知名橘都。

4.2工作措施

4.2.1加强组织领导,出台发展政策。产业要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产业政策的强力支持。建议成立“夷陵区五链一体”工作领导小组,真正做到三级书记抓产业。同时出台全区柑橘产业链发展意见,设立柑橘产业发展基金,整合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增加地方财政对柑橘产业扶持,额度每年不少于3000万元,重点支持经营体制创新、标准橘园建设、农旅融合、新技术新工艺应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品牌培育和市场体系建设。

4.2.2建设标准基地,提升产品质量。一是稳面积,调结构。结合当前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清理要求及夷陵区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夷陵柑橘产业在面积上稳定在25万亩左右。在品种布局上,坚持温州蜜柑主导地位,东部鸦(鸦鹊岭)龙(龙泉)塔(小溪塔)重点发展温州蜜柑,西部坝区太(太平溪)三(三斗坪)乐(乐天溪)重点发展特色优质橙类、杂柑。二是规模化,高品质。针对全区目前单户种植规模小而散的现状,积极引导橘园合法有序向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流转,发展规模化(3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或专业合作社达到300家,其中100亩以上的50家。推进柑橘专业村建设,全区打造柑橘专业村40个。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化服务企业或组织,为社员及周边柑农开展柑橘修剪、施肥、植保、采果等管理服务。持续推动老橘园改造,大力实施高质高效精品园建设,促进精品果率达到 10%以上,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高质高效精品园9万亩。三是育种苗,保安全。为减少柑橘种苗的滥引滥调,有效规避黄龙病、溃疡病、大小实蝇等危险性病虫害对夷陵柑橘产业的为害,要高度重视柑橘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选择1-2家有技术支撑、有发展前景的育苗企业作为建设主体,按照国家柑橘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规范,建设标准化的无病毒母本园、引种园、良种采穗圃、良种育苗圃和砧木繁育圃,为夷陵柑橘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优质安全苗木。

4.2.3提升加工水平,延长产后链条。温州蜜柑品种特性决定了以鲜销为主,为此应在提升初加工,发展冷链业,研发深加工上做文章。一是抓改造,提水平。按照手续合法、布局合理、优胜劣汰、提档升级的原则,引导现有柑橘产后分级处理企业进行整合和标准化升级改造,每家企业年平均处理柑橘能力达到1万吨。同时对现有分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引进包括4.0外部视觉智能分选及内部品质无损伤检测设备,以提升标准化处理水平。二是强冷链,延周期。夷陵区柑橘85%以上集中在10-11月上市,销售时间短,导致高峰期价格大幅下跌,价贱伤农。建议加强冷链体系建设,以三峡银铃冷链、翠林农牧宜昌分公司为主体打造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大型冷冻库、冷藏库,各柑橘分级加工企业建设单个冷藏库,全区冷链总库容达到40万立方米,年保鲜能力达到20万吨,延长宜昌蜜桔销售周期。三是建中心,促销售。建设三峡柑橘产地交易中心,集柑橘初加工、交易仓储、冷链物流、信息发布、电商孵化、产业服务为一体的交易平台,打造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柑橘综合交易中心。四是借外力,深加工。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三峡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校(院)企合作力度,加大对柑橘次生代谢物的开发与综合利用,力争引进或转化1-2个技术可行、经济可行、生态可行的深加工产品。加强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内柑橘加工知名企业如杨氏果业、江西绿萌等来夷陵投资或与本地企业联姻,力争引进深加工企业1-2家,延长产业链条。

4.2.4唱响区域品牌,拓展营销网络。一是培育公共品牌。利用宜昌市柑橘产业协会会长单位(湖北星翔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落户夷陵的优势,通过举办湖北宜昌(夷陵)柑橘节、组织企业参加农博会、农交会等活动打造“宜昌蜜橘”公共品牌。按照资源共享、品牌共创、授权经营的机制,着力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体系。二是建立营销体系。在稳定传统鲜果销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线上线下融合、“互联网+”等各种新兴手段,大力发展柑橘网络销售渠道;利用“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等国际机遇,加大柑橘鲜果、罐头等产品的国际市场开发,进一步扩大出口份额。三是培育营销队伍。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产后处理企业等,鼓励在国内主销市场设立直营或专卖点,培育10支年销售鲜果1万吨以上的营销专业队伍,培育100名营销人才。四是推进数字体系。大力支持宜昌市柑橘产业协会推进“宜昌蜜橘”价格指数发布体系建设,通过收集全国温州蜜柑等主要品种种植、加工、营销等信息,发布监测预警信息,提升宜昌蜜橘数字化水平,提升宜昌蜜橘的市场定价权、话语权。

4.2.5稳定专业队伍,提供科技支撑。一是组建专家团队。组建夷陵柑橘产业链院士(专家)工作站,聘请邓秀新院士为技术顾问,聘请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单位育种、栽培、初加工、精深加工、营销等各方面专家组建专家团队。二是建立科研平台。加强政府引导,鼓励区内柑橘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支持翠林农牧湖北(宜昌)分公司组建“柑橘研究院”,力争在柑橘产后处理技术提升上达到国内领先;支持晓曦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全国首家“农民工匠学院”,为农民创新创业做好品种推广、柑橘种植栽培技术培训,让夷陵柑橘种植水平在全国处于一流。三是建好试验站。宜昌宽皮柑橘综合试验站是为数不多的设立在县(区)级的试验站,区委区政府要高度重视试验站依托单位建设,从政策、队伍等方面做好保障。四是充实技术队伍。目前夷陵柑橘产业出现人才断档的困境,特别是乡镇从事柑橘技术的人员年龄都在50岁以上。建议将柑橘专业人才纳入全区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十四五”期间引进8-10名应届毕业生,充实到区、乡镇农技推广部门,增强科技力量支撑。

4.2.6强化农旅融合,推动产业转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柑橘资源禀赋,以三峡大坝、三峡人家、三峡大瀑布等知名景区为依托,深度挖掘橘颂文化、欧阳修文化,大力推进柑橘与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一是打造柑橘主题公园。以官庄为核心,深度挖掘、保护和传承宜昌蜜橘农耕文化,按照4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官庄三峡柑橘公园。二是建设柑橘特色强镇。聚焦柑橘主导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全产业链建设、全价值链开发,打造产业突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活跃、产村产城一体的柑橘产业强镇2个。三是培育特色旅游线路。坚持“特色化、精品化、差异化”发展,以仓屋榜、雷家畈、云台等特色村落为单位,加大配套投入力度,推出晓鸦路柑橘风情带、环百里荒精品柑橘采摘观光游、橘海稻香休闲观光采摘游等一批特色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