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动态
三峡晚报报道:“宜昌饭碗”靠科技底气端牢
浏览1673次   2022-12-23发布

H5ChrCXZiwAF8Hw6.jpeg

农业科研人员在宜都梁山村指导农户种植当归。

突破种业关键核心技术

冬季来临,宜昌农业科研人员像候鸟一样飞赴海南,利用海南暖和的气候,把冬季内地不能生产的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搬到海南播种、育苗、杂交选育,推动农业“芯片”种业加快升级。

一年一度冬往春返,这是宜昌农业科研人员勇攀科技高峰的一个缩影。通气会介绍,按照“五五”工程要求,针对宜昌实际,科研人员围绕宜昌市八大农业主导产业链,开展“卡脖子”技术研究,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供给能力,推动宜昌由农业产量大市向农业产业强市转变。

宜昌种业攻坚取得重大突破。例如,市农科院玉米、水稻育种团队选育的系列优良品种,有力支撑了全省玉米和水稻全产业发展。

水稻育种团队以“三系”杂交水稻育种为主攻方向,相继培育出宜陵1A、巨风A、巨风2A、巨风3A四个三系不育系,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全省及全国的育种力量,审定出大量独创性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促进了鄂西南三系杂交稻发展。

经过艰苦攻关,市农科院完全掌握了单倍体育种技术手段,实现了年产玉米DH(双单倍体)纯系2000份以上,并按育种目标可成倍扩展。单倍体育种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育种技术,可将常规育种所需时间缩减一半,且聚集和固定优良等位基因的能力也远超常规育种,育种流程更简、育种成本更低、育种效率更高,具有革命性优势。这意味着市农科院已成功实现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大规模、工程化应用,在育种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

截至目前,玉米育种团队先后选育了鄂玉11、宜单629、宜单1628、宜单1638、宜单239等一大批优良玉米良种,其中“宜单629”在西南五省(市)累计推广2000万亩以上,助农增收20亿元以上,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和科技成果推广奖。

开展“揭榜挂帅”科研试点

以往,农业科研部门部分农业科研课题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科研人员摸索的实用技术难集成,部分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广难......这些难题迫在眉睫需要得到解决。

现在,只要企业有需求,科研人员就有回应。市农业农村局借鉴省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制做法,筹集40万元资金,其中2022年筹集20万元,开展农业小微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试点。面向宜昌辖区内的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公开征集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具体技术问题,短短20天时间,共征集各类需求课题41项。经过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专家组评议,最终确定了6个小课题公开张榜公告,吸引包括华中农业大学、三峡大学在内的7家科研机构参与揭榜。经课题申报单位与揭榜方协商,6家单位都成功达成合作意向,签定了技术开发合同,全面启动攻关工作。

通过试点,引导农业科研机构,特别是公益性科研机构,以及广大农业科技人员主动深入生产一线,帮助广大农业经营主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实现主要向政府部门要课题向农业经营主体、市场找课题的转变,提高了农业课题的针对性、实用性,也提高了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同时,引导广大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资助的6个课题,投入的科研经费达到111.8万元,除了财政资金资助外,6个经营主体投入科研经费71.8万元,占总投入的64%。通过经营主体与科研机构双方自愿自由沟通,密切了双方合作,避免了以往科研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局面。

目前,市农业农村局正在谋划2023年科研课题“揭榜挂帅”继续试点。通气会发出邀请,特别欢迎广大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只要是在宜昌市辖区内注册的,愿意在农业科技上投入的,目前有技术需求的,待试点启动后积极提交相关的课题申请。也邀请省内有科研能力的高校、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宜昌的农业科研工作,共同为宜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农业科技直通田间地头

去年,市农科院5名科技骨干受聘点军区5个乡镇(街办)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组建30名专家团队,一对一进驻点军区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主推30项农业实用技术,辐射带动300个农户产业振兴。

“五五”工程的核心和宗旨就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打通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最后一公里”。宜昌着力打造“新农人”服务品牌,将其与“五五”工程行动融合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一年来,市农业农村局通过组织进村调研、讲座宣讲、专题培训、技术服务、网上专栏指导等途径,线上线下服务50余万人次,集中培训高素质农民2052人、687名农民技术人员获得高、中、初级职称,共解决技术、资金、种苗等涉农难题实事近200余件。

农业科研更要“接地气”。通气会透露,在省农业科技“五五”工程实施之前,市农科院立项的特色产业项目以及市级项目占比三分之一不到。“五个一”行动启动后,市农科院根据宜昌农业产业实际,把科研重点调整到服务地方特色产业上来。今年,市农科院立项了科研课题40个,其中,特色产业项目有25个,占比为62.5%;其中,国家级项目5个、省级项目14个、市级项目21个,市级项目占比50%以上。目前,各项目有序推进,实现了科研方向重塑。

市农科院围绕重点农业产业链和区域特色产业链发展需求,重点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打造了现代农业基地7个,分别为茶叶品种展示与高效栽培示范基地、魔芋生态栽培模式示范基地、玉米新品种展示与绿色栽培示范基地、水稻新品种展示与绿色栽培示范基地、“玉米-大球盖菇”轮作高效栽培示范基地、特色香稻绿色种植示范基地、白山羊高效养殖示范基地。同时,利用农业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累积服务数万人次,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直通田间地头。

为进一步推动成果转化,市农科院编制的《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即将出台。办法出台后,科技成果转让收益不低于70%的比例将用来奖励科技人员,将进一步破解体制与机制的制约,提高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推动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

农业科技“五五”工程

省农业科技“五五”工程,是“十三五”时期省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的2.0版(升级版),即在“十四五”期间突破50项关键核心技术,集成示范500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推广50项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50个农业科技引领示范村(镇),发展壮大5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今年是“五五”工程实施第二年,宜昌农业科研人员用科技为农业赋能,让宜昌大地上“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更丰盈、更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