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科技特派员,您身边的科技专家!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活动周2022
【普法课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解读
浏览1395次   2022-06-02发布


一、 国家制定《科学技术普及法》有什么作用?

为国家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专门制定一部法律,在世界各国中也不多见。我国制定《科普法》,是国家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科技进步、社会进步的需要,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这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盼望已久的一部法律。以此,我国的科普工作有了法律保障,科普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轨道。为科普立法,是我国科普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的科普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二、应当如何理解《科普法》?

总结:《科普法》总结了几十年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将这些经验,教训上升为国家意志,制定成国家法律,体现和维护了包括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该法文字不多,共有六章三十四条,但内容却很丰富,结构也很严谨。学习《科普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深理解。

对科普以及科普的内容、方针、原则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理解。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好科普工作,进一步做好科协的三加强一服务。

三、 关于科普以及科普的内容、方针、原则等问题。

1.什么是科普

《科普法》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科普"的概念,但是,以它的条文中,又可以看出该法所指的科普是什么意思。该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所谓"科普",就是指的这种活动。它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也包括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普及,改变了过去那种一讲科普,就认为是普及科技知识,而忽略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普及的片面认识。

2.科普立法的宗旨

《科普法》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指出:"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法。"这就是制定《科普法》的根本目的和宗旨。

3.科普工作的方针、原则

《科普法》第七条规定了"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第八条还规定了"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第二条也规定开展科普"应当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这些规定是我们做好科普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

4.科普的性质

《科普法》第四条指出:"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了科普是一项公益事业是非赢利性的,同时,它又是"二个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科学技术普及法》主要精神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开展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应当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第三条 国家机关、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组织及其他组织应当开展科普工作。公民有参加科普活动的权利。

第五条 国家保护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自主开展科普活动,依法兴办科普事业。

第六条 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社会办理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

第七条 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

第八条 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科普为名从事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九条国家支持和促进科普工作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原则规定。

关于税收,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支持科普工作,依法对科普事业实行税收优惠。"

相关文章推荐